北京有一位姓蔡的家長,本人在大學裏工作。兒子轉眼已是高三了,卻說在家裏心煩,學不進去,這可怎麼辦呢?他隻好和自己的學生商量,這些都曾經曆過高考的學生一聽就明白了,笑著說:“蔡老師,您要是放心,就讓他和我們住幾天吧,保證能治好這厭學症。”於是,兒子就搬進了大學生宿舍,還沒高考就開始了大學生活。每天除了上課還是在中學外,其他時間幾乎全和大學生們泡在一起,一起上餐廳吃飯,一起去圖書館看書,一起去操場踢球……時間不長,兒子就變得振作起來,開朗起來,每天的生活很有規律,也很充實,和這幫大學生也成了“哥們”,連上考場,都是這幫“哥們”送去的,簡直沒家長什麼事了。
蔡老師事後歸納說,兒子提前融入到大學環境中去,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
其一,帶來一種優越感和自信心。
從心理學上講,自信心是與優越感密不可分的。孩子與大學生生活在一起,這種同班孩子沒有的經曆,會讓他自然而然地有一種優越感,而有了這種優越感,自信心也就油然而生。
其二,新的環境、新的信息有助於消除厭煩感。
厭倦的感覺,往往與缺乏新的刺激有關。而大學生是一個最活躍的群體,幾乎每天都會有新的信息,自然有利於消除心中的鬱悶和厭倦。
其三,學習環境的改善。
在家學習,有問題大不了是問問同學,問老師的時候也有拘束感。而和大學生們住在一起,成了朋友,則可以在各科知識上都找到小老師,極大地促進了學習能力的提高。
蔡老師說,這是一帖猛藥,雖說治好了兒子的厭學症,但凡事有利有弊,兒子和大學生們住在一起也有不好的地方,如花在聊天、上網等事情上的時間太多,又如家裏無法隨時了解兒子的情況,有“失控”的危險等。但比較起來,還是利大於弊。
這種“開放式”的複習方式,的確是有利有弊。但如果不是在高考前夕,而是在初中或者高一、高二,相信大多數家長都可以接受。當然,不是每位家長都在大學工作,但不妨幾位家長合計,租一處房,讓孩子與請來的大學生家教住在一起,不是也一樣可行嗎?不過凡事都要有個“度”,如果孩子和大學生們住在一起學習成績反而下降了,那就要找原因,及早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