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把孩子的興趣“做大”(1 / 1)

上海有一位姓張的家長,他的兒子懂得相當多,知識麵相當廣。大家問他是怎麼教育的,這位家長說了一句讓人印象很深的話:“把孩子的每一個興趣點挖成井。”

這位家長說,在孩子還沒上學時,一天,孩子要零花錢,家長問他做何用?他說:“買零食。”家長又隨口問了一句:“零食有哪些種類?”沒想到孩子立即答道:“冷飲、果凍、糖果、話梅、桃片、薯條、蝦片、酸奶……”一口氣竟說出二十多種。這件事引發了這位家長的思考。他想:就零食的種類、名稱、價錢乃至口感而言,他兒子的知識麵已是相當寬了。為什麼呢?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孩子有興趣。於是,這位家長決心時刻關注孩子的興趣,並設法拓展、挖深孩子的興趣點。

上小學後,這位家長又發現兒子喜歡吃魚,於是上街買魚時,就把兒子帶在身邊,讓他挑選水池中的魚:靈活機警的鯽魚,身體扁扁的帶魚,頭大體粗的胖頭魚,還有悠閑自在的鰱魚……兒子真是大開眼界。

兒子由吃魚,到養魚、釣魚、做魚,慢慢地對魚類的知識有了更全麵深刻的理解。至於博物館中那些有關魚類的陳列,更是看了不知多少次。兒子還時不時地說:“這條說明,要我寫的話,我會這麼寫……”儼然一個魚類專家的口氣。

等到兒子上中學後,受同學的影響,又瘋狂地迷上了足球。家長對此也同樣鼓勵,每月都買《足球雜誌》,買有關足球的書、紀念品,更不用說去買票看球賽。錢沒少花,但這位家長認為值得。因為孩子通過足球,學到了許多知識。比如說,大家知道,歐洲許多足球隊都是以地名命名的,如利物浦隊、曼聯隊等。這些地方,孩子全都在地圖上一一查過,在什麼地方一清二楚。如果讓他去硬背,未必能記住。又比如說,足球明星在國外屬於高收入人群,孩子經常說某某球星一年掙多少英鎊,某某俱樂部一年廣告收入是多少,這些有關西方國家的經濟生活知識,不知不覺就了解了。

到了高中階段,不知怎麼回事,孩子又迷上了歐美現當代音樂。家長又給予支持,花錢買了隨身聽,並陪同兒子一起去商店“淘”了許多CD。這位家長說,這一愛好不僅使孩子學到了一些音樂知識,還了解了歐美許多現當代的社會曆史。什麼時候流行什麼音樂,大多是有其社會曆史根源的,孩子對此已能說出個一二來。再說,音樂總是會傳達一些人生的觀念、思想,孩子從中也受到許多啟迪,有時說起話來,都像個哲學大師了。

這位家長最後說,搞經濟工作時,人們常說要把什麼“做大”,而作為家長,為什麼不能把自己孩子的興趣“做大”呢?如果說孩子的興趣是個土坑,那麼家長就應幫助孩子把這一個個不規則的、深淺不一的土坑挖成井。孩子有了許多口“井”,那麼他的知識之泉就會越來越旺,成績自然也會節節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