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陰市一位名叫姚愛平的家長說,她的女兒上中學後成績下滑得厲害,急得她沒辦法,隻得讓女兒反複做每次測驗的卷子,沒想到這個笨辦法竟一舉遏止了孩子成績下降的勢頭,目前成績不但沒降,反倒節節上升。這位家長寫道:
女兒上小學時,成績是班上的前十名,且一直很穩定,在老師、家長和同學的心目中,都是好學生。可上了中學,數學、物理老考七八十分,在班上的排名下降到30名以後,且還有繼續下滑的趨勢,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中等生。女兒十分著急,我這當媽的心中更是焦急。在又氣又急的情緒下,我做出了一個決定:讓女兒反複做學校單元測驗及期中、期末考試的卷子,就不信學不會!女兒開始自然是有些抵製情緒的,但沒考好她也自覺理虧,隻好從命。這麼做了一個多月,女兒開始嚐到甜頭了。女兒說,這麼一遍一遍地做,原本不紮實的概念紮實了,原本不清楚的地方也清楚了,真正搞明白了自己為什麼錯,錯在哪兒。女兒的成績,又開始出現了90分這樣久違的分數。
這位家長說,後來學校的老師告訴她,這麼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單元測驗題一般都會覆蓋這一單元的全部重要知識點,所以又叫“驗收卷”。期中、期末的試卷,更是老師們精心設計、千挑萬選的考題,是最經典的。反複做這些卷子,的確便於打好基礎,打開思路。當然,這位家長要求女兒這麼做時,並不明了這些道理,也算歪打正著吧。
海口市一位名叫聶川博的家長說得更具體,就是考前讓孩子將同一張模擬卷做四遍。
第一遍,是在學校正式考試的時間做模擬試題。這時不僅有時間限製,而且具有考場上的緊張氛圍。一般來說,每一次考試都會從某一個側麵或角度、以分數的形式反映出孩子的真實水平。這一遍要盡量發揮出孩子的能力,甚至可以連蒙帶猜。猜對了也是真實能力的體現,因為猜也是有一定根據的。但是,考試隻能反映孩子的水平,卻不能幫助孩子從根本上提高成績。無論考多少次,無論得多少分,孩子的真實水平並沒有得到提高。所以,如果真的想提高成績,就需要認認真真地做第二遍。
做第二遍的目的主要是尋找解題的原理和依據。每一次模擬考試都會從某些方麵反映出孩子的一些差距,這時若僅僅滿足於試後改錯,滿足於試卷上的題都會做了,那就收獲太少了。從學習是認識過程的角度來說,出錯是因為孩子對某方麵的內容還不熟悉,有些思維方式還不習慣,若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孩子將會一錯再錯。孩子會發現,錯過的題,再做還會出錯,因為孩子沒有找到出錯的根本原因。一般情況下,每次考試之後,老師都會留給學生改錯的時間。這時家長應幫助孩子翻開教科書,找到每道題的依據,錯要找到錯的原因,對要講出對的道理。尤其是對於不甚熟悉的相關內容和解題思路,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徹底搞明白其中的奧妙。隻有從原理上弄清楚了,才能應對千變萬化的試題,這就是以不變應萬變。這一遍是最花時間的,但這隻是提高成績的必要條件,還不是充分條件。
提高成績的充分條件是立刻再做第三遍,並把它記住。過一個星期再做第四遍,檢查是否記住了。因為這時不但每道題都會做了,而且能講出解題的根據和道理,所以,再做第三遍、第四遍時,往往會形成跳躍性思維,加快解題速度,花的時間很少,但效果奇好。這是提高成績、提高分數的充分條件。可惜許多孩子都沒有做到這麼細,往往不注意第三遍、第四遍的記憶和檢查作用,結果是花了時間和工夫,卻沒有記住這些學習內容和解題方法,最終做了無用功,也就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