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有一位很有名的“神奇媽媽”林順德,她有一個很特別的教子方法:從小學開始,同樣一本習題集,都要買兩本。因為第一次做錯的題,第二次做的時候肯定還會出錯。這位母親說:
在數學方麵,我更注重鞏固孩子所學知識,而不是讓他通過題集有所提高。從小學開始,同樣的習題集買回兩本之後,等載聖解答完一本,我會讓他用另一本再解答一次。如此一來,他答題的速度比第一次快了許多。如果第一次花了一周時間,那麼第二次解答的時候,隻用一兩天就能完成。這意味著:假設解答新的習題集需要兩周左右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他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因為在第二次解題過程中,還會遇到以前遇到的難題或答錯的題。如果這一次毫不費力地解答了上次感覺很難的題,這便說明他解答這類題的實力得到了鞏固。實力一旦鞏固起來就會產生積累效果。此後再進入下一階段也不算晚。
另外一條經驗,就是從小學開始,都是先解答完中級題,再解答高級題。甚至課外輔導教材,也買相同的兩冊,一冊在學校上課時用,另一冊回到家以後讓他再看一看。書包分為校用書包和家用書包兩種。這位母親解釋說:
之所以買兩套教材,是為了讓他回到家以後鞏固一下所學內容。在輔導班聽課的時候,遇到重要內容,孩子們當然會做筆記。但是,在回到家後拿出做了筆記的教材時,孩子會習慣性地想起老師是如何說明這個問題的。也就是說,他們不想靠自己的努力答題。
但是,即使是一本完全相同的習題集,如果孩子麵對的是沒有任何標記的全新狀態,那麼他一定會邊思考邊解題。在遇到難題實在解答不出來的時候,載聖才會把自己做過筆記的那一冊教材拿出來翻看一下。正如未經思考的文章算不得好文章一樣,未經思考而機械地解題,同樣不會積累和提高一個人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