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冰同學的父母,是“老三屆”出身的普通鄉村中學教師。為了熟知中學數學課的變革情況,不至發生誤導,初中時父親任文權搜集了各個年級的數學教學大綱、考試說明、教學參考書、課本,將新舊大綱逐一對比,並把市麵流行的重要參考讀物一一看過,然後寫了滿滿一本子記錄。根據他的研究、對比和遴選,以與課本係統完全不同的思路,將初中數學做了歸納,整理了一整套測試題。這套測試題的出發點和歸結點就是:在課堂、校內學習的基礎上,加強宏觀視野,加強整體觀念,加強內在統一的認識與理解,最終實現數學知識的一體化。因為任文權很明確地主張,學習XYZ本身不是目的,訓練和開發思維才是根本。
父子二人經常一塊兒演題歸納,解決疑難。平時在散步中、飯桌上、夜燈下,父子二人也時常就所教所學,長評短論,排疑解惑,談笑風生,意趣盎然。
後來,任冰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考入哈爾濱最負盛名的重點高中哈三中,在高一學年期末考試中,成績穩居全年級前三名。但在高二下學期這樣關鍵的時期,任冰一度出現了學習排名下降的情況,本來他在高一學年還是排在全市的前幾名,但在高二期末考試中竟排到了第15名。
家長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一邊和任冰談心,分析考得不好的原因,一邊也在思考,究竟該怎樣引導和啟發孩子,與孩子一路同行。由於難度的加深和內容的調整,他們當年所學的數學知識,有許多已與孩子所學的內容銜接不上,想與兒子一路同行的願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從前,不論數學上遇到了什麼障礙,孩子回到家中就可以有人推敲研討,問題十有八九會迎刃而解。如果在高考逼近的關頭,這一支持消失,也許知識上的損失並不大,可心理上的虧空卻會相當大。
經過權衡,父親任文權毅然放棄了一些對他自己來說相當重要的事情,開始攻讀高中數學最後幾個難關。從微積分、導數到線性方程乃至排列組合、數學歸納法,從概念到實用,連同各式各類的習題,一一做下去。此時作為父親的任文權已不再居高臨下地對待兒子了,但卻一定要爭取當一個與兒子平等的對話者,並在關鍵的地方起扶助作用。為了做到這一點,任文權不知看了多書,費了多少力,他完全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的高中生,在摸索之中去體味學生的辛苦。沒有這艱苦而紮實的努力,要想啟發孩子,引導孩子,談何容易。
就這樣,任冰在家長的直接引導、幫助下,過五關斬六將,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工程物理係。
任冰同學的家長與孩子一起學習高中數學的案例,當然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也令人感動:家長常說願為孩子做一切,可又有幾人,能做到與孩子一起學習高中課程呢?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夥伴,這是一件多麼寂寞的事,孩子多麼希望有人和他們一起學習,你追我趕啊!看來,獨生子女這一願望的現實,就要求家長與兒俱進,與女同學。
與兒俱進,與女同學,這就要求有一種平等的、祥和的家庭氣氛,才有可能達到以學促進、教學相長的目的。在那種封建的、專製的家庭氣氛中,這是難以想象的。因此,要利用這一方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就先要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祥和的家庭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