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不及格,除了表明身體素質欠佳外,更要命的是,我國不少地方規定,凡是體育不及格者,不論考分多高,均降檔錄取。於是,各位家長無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除了不能上跑道替孩子跑,什麼招都使出來了。比如一位名叫劉元舉的家長的招數就很特別:假期“軍訓”。夫妻二人,分任正、副教官。而參加“軍訓”的學員則隻有一人:女兒。這位家長說:
針對已是初二學生的女兒體育差的問題,我經過再三的思考,決定在假期中采用一個屬於我個人的招數,用一種軍事化的訓練方式來要求她。
女兒最初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她以為軍事訓練總比整天摳書本要好玩得多。她把作息時間表工工整整地抄寫好壓在寫字台的玻璃板下。我反複強調起床的時間為早晨5點半,比她上學時早起來30分鍾。她不以為然地說:“沒問題老爸,隻要你能起來!”
她在將我的軍。多年寫作,我養成了夜貓子的習慣,起大早確實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為了女兒我必須改變自己。
平時,女兒一起床就拖泥帶水,尤其是冬天衣服多,往身上一件件套,那個慢騰騰的樣子每次都讓她媽媽急得奔過去幫她一把。這一幫就幫出了依賴性,一會兒喊她媽媽幫忙找襪子,一會兒又要換襯衣,那種嗲聲嗲氣的勁兒仿佛她才3歲。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頭天晚上明明說得好好的,可是,第二天一早,當我站在她的床頭命令她馬上給我起床時,她斜著半睜半閉的眼睛,咕噥了一句:“幹什麼呀?”
“給我馬上起來!穿好衣服!疊好被子!出操!”我說。“我給你掐表,看你用多少時間穿好衣服。”
“1秒,2秒,3秒……”她完全清醒後,慌亂地東抓西抓起來。襯衣的扣子扣錯位了,毛衣穿反了,最糟糕的是襪子缺了一隻。她鑽到床底下尋找,找不到,掀翻被子也還是找不到,急得團團轉。
平時遇到這種情況,她才不著急呢。隻要一招呼,她媽媽就應聲而到,她媽媽一來,這襪子即使上天入地,也自然能夠找到。可是今天,她隻能抓瞎。
她第一次知道著急,越急就越亂套。從起床穿衣到洗漱完畢,她整整用了30分鍾,而僅穿衣服一項她就用了16分鍾。我說,明天早上你必須在6分鍾之內穿好衣服!
“6分鍾?”她把嘴張得很大卻沒敢出聲。
第一天的訓練可想而知了,什麼都不合格。她連最起碼的立正、齊步走都不合乎標準。
我反複強調收腹挺胸,可她的腹部就是收不好,看上去就總也沒有海島女兵那種颯爽勁兒。跑步時,那就更差了,她不僅速度上不來,耐力也差。
這位家長很有主見,不論“學員”怎樣反抗,不論“副教官”怎樣猶豫,硬是堅持了下來。每天一到時間,就快速起床,然後出發跑步,距離逐步加大,從幾百米直至3000米(圍操場7圈)。結果如何呢?收獲真是出乎意料的大:首先,最顯著的是女兒體育成績上去了。800米(這是多少女孩子的“滑鐵盧”)竟然跑了全班女生第一名。體育老師看到她的變化,簡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其次,身體素質變好了。氣候冷暖不調時,班上許多同學都感冒發燒,而經過假期“軍訓”的女兒卻健康自如。最後,學習效率提高了。這位家長寫道:
她的作業總是很多,每天晚上伏案寫作業總要寫到很晚。看上去她還是蠻用功的那種孩子,可是,我總覺得她的效率不高。常常是事倍功半,這既使她自己很苦惱,也使我們為她苦惱。經過研究,我發現她的問題主要是精力不夠,常常是精神不能完全集中,據她說,上課也愛打盹。其實,除了學習方法的問題外,這恐怕還是與身體素質有關,如今身體素質上去了,學習效率也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
最後,一個未曾預料的收獲是,女兒的作風和性格也有了很大變化。這位家長寫道:
經過“軍訓”,她不再依靠媽媽找衣服了,她的襪子也有了最好的放處,包括她的衣服,每一件都板板正正地疊放在自己的枕頭旁邊。還有自己的床和被子也整理得還算幹淨整齊,吃完飯後也知道把自己坐的凳子放在應該放的地方了,而且還養成了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現在的她與以往那個懶散、嬌氣的小女孩相比,簡直是判若兩人!
孩子往往由於身體素質不好造成不愛運動,而由於不愛運動又使身體素質更差,形成惡性循環。看來,不采取諸如“假期軍訓”一類的強製性措施,是很難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