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1章 一位營養學媽媽眼中的一日三餐(1 / 1)

我是學營養學的,同是也是一位高考考生的家長。這種雙重身份自然會迫使我潛心琢磨孩子的一日三餐,有一些心得,說出來與各位家長交流。

說起一日三餐,大家都知道“早餐要吃飽,午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一類的話。這話大體不錯,但也要細說一下。

早餐為什麼要吃飽呢?吃早餐之前,夜間十餘小時沒有進餐,人的血糖水平是非常低的,而血糖是大腦能直接利用的唯一能量。所以,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合理,勢必影響大腦的能量供應並進而影響大腦的思考能力,對學習和考試會造成負麵影響。早餐怎樣才能吃飽呢?

首先,要有利於為大腦提供充足的血糖。血糖直接來源於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糧穀類食品,如麵包、餅幹、饅頭、花卷、豆包、米粥、麵條、麥片、包子等,所以早餐一定要有這些食物。不過,如果隻有此類食物,而缺乏富含蛋白質(和脂肪)食物(如牛奶、酸奶、雞蛋、鹹鴨蛋、豆漿、火腿、肉類等)的話,那麼血液中葡萄糖濃度會很快下降,失去後勁,即上午第三、四節課時血糖水平已經降低,就會產生饑餓感並影響大腦的工作狀態。所以,早餐隻吃麵包、饅頭、稀飯等糧食類食品還不夠,還必須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當然,反過來如果隻吃雞蛋、牛奶或豆漿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而沒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糧穀類食物的話,也不好。不但這些食物中優質的蛋白質會作為能源代謝掉,不能發揮應有的營養作用,還不利於血糖水平,進而影響大腦工作狀態。

其次,要方便。早晨起床後時間緊張,又缺乏食欲,吃很豐盛的早餐往往也不現實,隻能選擇方便早餐。既要有糧穀類食物(隨意選用),又要有奶、蛋、肉或豆製品(任選一兩種),如雞肉(或煎蛋)漢堡和牛奶搭配,餅幹、雞蛋和牛奶搭配(這兩款適合體型不胖的考生);饅頭、雞蛋和豆漿(或牛奶)搭配、肉末麵條和雞蛋搭配(這兩款適合偏胖的考生)。

最後,營養要均衡。如果時間允許,早餐最好再搭配一些蔬菜(如開胃小菜)和水果(或果汁),這樣營養就更加均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