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2章 光愛吃不行,還得講營養(1 / 1)

一位名叫劉縝的母親說,做飯於她從來不是難事,可自從孩子步入高三才發現,僅僅把飯菜做得噴香可口,色香味俱佳,讓孩子頓頓吃得腹大肚圓,不僅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甚至會帶來危害。高三上學期,為了讓孩子吃得滿意,每頓飯依著孩子的口味,牛、羊、豬、雞、鴨、魚連續不斷檔。每次飯後聽孩子都說吃得走不動路,還自鳴得意地開心大笑。豈不知久而久之,隨著天氣日漸寒冷,學習也日趨緊張,孩子又幾乎沒有其他的戶外活動,每日葷腥不斷,攝入過多的脂肪和熱量無處轉化,日積月累,終釀成大禍。剛過完聖誕節那天,孩子在學校忽感渾身發冷、頭痛惡心,到家後他上吐下瀉,大病一場。

事後這位後悔不已的母親特地請教了做醫生的朋友,朋友告訴她,高三期間,孩子們學習任務繁重,大腦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雖然體能消耗很大,但由於血液多被調集到大腦,所以消化功能並不佳,再加上連續的晚睡早起,以往的生活規律被打亂,人體的植物神經係統嚴重紊亂,此時抵抗力就會下降,人特別容易生病。醫生說,一定要調理好孩子的三餐,不能依著孩子的興趣,愛吃葷腥就不加限製地供應,一定要注意營養搭配。

到了春節,正值寒假,雖為假期又是節日,這位母親卻把飲食調理得更為清淡。雖名為放假,實不輕鬆。僅班主任就布置了數學、理綜、語文共26套仿真題和每日20道英語題,外加其他任課老師布置的任務,孩子伏案的時間竟比上學還長。除注意飲食,還督促孩子每天做一些簡單的鍛煉。

開學後,孩子的活動量加大,腦力體力消耗也在加大。這位母親則開始略微增加孩子的主食量,因為大腦能量的供給主要源自血液裏的葡萄糖,如果血糖過低,就會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理解力下降,而血糖的主要來源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也即主食。當然,每天保證孩子能食用一樣水果,也起到了補充血糖的作用;除注意保證大腦能源的供給,還注意適量增加孩子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也即增加奶、蛋、魚、肉類食物及豆製品。據專家介紹,蛋白質中的穀氨酸對大腦的興奮抑製平衡具有相當作用,是活躍腦細胞不可或缺的氨基酸之一,蛋白質中的賴氨酸還能起到增強記憶的作用。脂肪中含有一種叫磷脂的物質,磷脂中含有卵磷脂和腦磷脂,專家說它們都是大腦記憶功能必需的物質。脂肪中的膽固醇,也是大腦活動必需的物質,處於緊張複習的高考生有必要攝取適量的脂肪。為了緩解孩子因緊張引起的頭痛、失眠、疲勞等症狀,還要保證每日有一餐增加百合、山藥、銀耳等具有滋補作用的食物,或入湯或入菜,既滋補又起到一定的食療作用。好在孩子從小不挑食,除每日不能無葷腥,對各樣蔬菜也是吃嘛嘛香,母親也努力鑽研,都快成營養專家了。

總之,不是說做飯孩子愛吃就萬事大吉,而是應有點營養常識,關注菜的葷素搭配和營養的合理調配,孩子也不要再暴飲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