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注中斷繳費人群 提高社會保障能力(1 / 2)

關注中斷繳費人群 提高社會保障能力

探討與實踐

作者:畢雪華

隨著2011年《社會保險法》的正式實施,人們對社會化養老趨勢的日漸認同,主動參加養老保險的意識從無到有,從有到強,越來越多的適齡人群,或主動或被動,納入了養老保險體係的蔭護之下。但與此同時, “月存五百,養老不再靠國家”的觀點也在社會上掀起熱議,也有一部分人,因為經濟困難或者其他種種原因,卻從養老保險體係中遊離,成為中斷繳費人群中的一員。據有關媒體報道,2013年我國有3億多人參加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3800萬人中斷繳費,中斷繳費比例達12.6%。在2013中國養老金國際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也曾指出,在人社部做的一項調查中,有23%的工作人口中斷了繳費。本文擬通過黃山市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中斷繳費的人群進行調查和分析,對中斷繳費人員接續養老保險關係問題作初步探討。

一、中斷繳費的現狀及構成

截至2013年底,黃山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00萬人,實際繳費人數10.94萬人,累計中斷繳費人數4.96萬人,中斷繳費率31.5%。

(一)從中斷繳費人員形成時間分布來看,2009年12月前中斷繳費人數1.86萬人,2010年中斷繳費人數0.35萬人,2011年中斷繳費人數0.60萬人,2012年中斷繳費人數0.80萬人,2013年中斷繳費人數1.35萬人,呈逐年上升趨勢。

(二)從中斷繳費人員參保身份來看,企業職工中斷繳費2.4萬人,靈活就業人員中斷繳費2.56萬人,靈活就業中斷繳費約占52%。

(三)從中斷繳費人員年齡結構來看,其中“4050”人員(女40歲以上,男50歲以上)1.05萬人,約占中斷繳費人數的21%,79%的人員屬於年輕人員。

(四)從中斷繳費人員繳費年限來看,繳費達到或超過15年的約有0.45萬人,占所有中斷繳費人數的9%。

(五)從中斷繳費人員戶籍身份來看,農村戶籍中斷0.5萬人,約占中斷繳費人數的10%。

二、中斷繳費的原因分析

(一)經濟因素成為參保人員中斷繳費的重要原因

1.企業社會保險費率總體負擔較重。黃山市是一旅遊城市,工業經濟薄弱,多數企業為中小微企業,這些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未全員參保,造成“斷保”。目前企業承擔的社會保險繳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險種:養老保險費率企業負擔20%;醫療保險企業6%;失業保險企業2%;工傷保險費率企業0.8%~2%,平均超過1%;生育保險費率1%。企業平均為每位職工承擔30%的社會保險費,2013年,黃山市每參保一名職工,企業最低月繳費691.5元。因此近幾年市兩會的團體提案中多次涉及降低社保費率的內容,有的甚至提出了單獨參加工傷保險的提案。單位出於降低用工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的考慮,個別企業給職工一些補貼,沒有為職工辦理社保;有些企業則隻為工作多年的員工參保,使部分人處於"斷保"的狀態。

2.高額的繳費負擔促使靈活就業人員主動中斷繳費。2013年度黃山市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是根據安徽省上年度職工月均工資(3841元/月)的60%或100%自行選擇繳費基數,按20%的比例繳納養老保險費。最高每月養老保險應繳費768.20元;最低的每月養老保險應繳費461元。黃山市是一經濟欠發達地區,大部分靈活就業人員實際工資水平低於最低繳費基數。由於繳費標準逐年大幅提高,超出了低收入家庭參保職工的承受能力,被迫選擇“斷保”。一位下崗職工的話道出了這部分斷保職工的苦衷:現在的生活都顧不上,哪管得了以後的事。

(二)繳費政策阻礙了部分中斷人員的續繳

途徑

1.社保補貼待遇年限的限製。靈活就業人員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是落實黨和政府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此項惠民政策的實施,對促進黃山市失業人員通過靈活就業的形式接續社會保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大部分靈活就業人員由於收入水平較低,不穩定因素較高,大多數人為避免增加經濟負擔而選擇斷繳社會保險。社保補貼正好給予了靈活就業人員續繳社會保險的經濟支撐。但是由於受到補貼待遇年限(三年)的限製,在補貼期結束後再次斷保的現象較為普遍,特別是靈活就業參保人員,由於收入偏低、缺乏保障,一旦補貼年限結束,逐年遞增的社會保險費會給他們帶來較大的經濟壓力,對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的人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補貼一旦結束,很大程度會選擇中斷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