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鍾響了起床or再睡?
幸福驛站
現代人工作任務重,生活壓力大,身體總是處於疲勞狀態中。寡人整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也能夠深切體會到“壓力山大”這四個字的分量。尤其是每當清晨鬧鍾響起,許多人會為了恢複元氣而選擇按下“再睡一會”的按鈕,頓時幸福感油然而生。而筆者的一個醫生朋友鬧鍾一響馬上起床,他認為每天此起彼伏的鬧鍾聲音是隱形殺手,不僅會消磨人們的意誌還會損害人體健康。事實真的如此嗎?鬧鍾響了應該起床還呢是再睡一會呢?
很多人都有過同樣的經曆,每天清晨鬧鍾響起時,我們正在被溫暖和黑暗的睡意包圍著。還好人類智慧的大腦發明出了鬧鍾“再睡一會”的按鈕,為人們提供了幾分鍾的睡眠延時券。就是這樣,人們在延時2~3次之後不情願地起床,才發現洗漱時間不夠了,早餐時間沒有了,就連上班也快遲到了。麵對這些情況,你還願意多睡幾分鍾嗎?
“再睡一會”按鈕改變了
人們的生活
“鬧鍾”自古有之,我們的祖先通過利用自然的智慧來叫醒自己。古時就有公雞報曉、旭日東升的自然條件作為人們起床的標誌。而埃及人還利用水發明了最古老的鬧鍾——水鍾,人們在容器的特定位置裝上了發聲器,當水不斷流入容器時,隨著水位變化到達特定位置,發聲器就會響起,人們也就伴隨著悅耳的聲音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到了今天,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產品融入了人們的生活。自此,人們可以跟隨自己的意願定下時間,同時還能夠自行設定鬧鍾的聲音,比如電台、自選歌曲和鈴音、自己錄製的語音等等。科技的進步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還發明了一個神奇的按鈕,稱為“再睡一會”。其作用就是幫助用戶在不想起床的狀態下可以設定鬧鍾5分鍾或10分鍾後再響一次,讓用戶為自己的賴床爭取更多時間。這一發明讓人們有了賴床的資本,也讓人們對鬧鍾放鬆了警惕,開始肆無忌憚地睡起了懶覺。
與其說“再睡一會”不如說“半夢半醒”
當“再睡一會”按鈕亮起來,人們多半會去屈從它的誘惑,按下之後繼續享受賴床時光,同時認為為自己爭取到的這幾分鍾賴床時間有助於恢複自身精力。其實,這種做法是人們逃避現實,不願開始嶄新一天的表現,同時,我們費盡心機搶回來的睡眠,其實早溜走了。
而醫生認為,我們需要的是健康連續的睡眠周期,當我們聽到鬧鍾第一次響起後,身體就會分泌腎上腺素和皮質醇,這類荷爾蒙能打斷我們的睡眠周期,讓我們提高警惕從而清醒過來。然而,按下“再睡一會”的按鈕,人體又開始嚐試進入深度睡眠,這種舉動阻礙了荷爾蒙水平的上升。可是人體無法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進入深度睡眠,僅僅幾分鍾後鬧鈴再次響起,荷爾蒙水平再度發生變化。更有甚者讓這種狀態反反複複,讓自己處於“半夢半醒”狀態,斷斷續續的睡眠實際上比不睡還糟糕,對自身實在是一種摧殘。
人們總在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而“再睡一會”就是人們逃避現實的借口,這種做法會縱容人們更加懶散,時間久了會讓人們感覺起床後暈眩無力,身體處於朦朧、焦慮不安的膠著狀態,要花上幾個小時才能讓自己清醒過來。
“再睡一會”會上癮 學會
克服是關鍵
如果你每天都要花幾分鍾甚至十幾分鍾來賴床,那麼你每天就浪費了同等的時間來積累健康。這種做法不僅不會讓你充沛,反而會降低你的睡眠質量,奪走你的高效清醒時光。其實起床根本不需要討價還價,如果平時養成了早睡早起的好習慣,起床這件小事是可以通過意誌力來克服的。但如果你第一次想起床時實在太困起不來,那就幹脆真正安心地多睡一會兒,然後再試著起床。隻要為自己規劃好時間,就一定可以擺脫“再睡一會”的成癮性,過上正常的按時起床生活。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至關重要的,鬧鍾響了就起床,讓自己的大腦形成固定生物鍾,起床自然就成為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每天早起一小時,能夠晨讀、冥想、健身,洗個澡,悠閑自得的吃早餐,也許你會發現你今天的生活異常的美妙,頭腦也是異常清晰。為生活做一些改變,你會收獲更多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