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引導女童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1 / 1)

孩童期是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抓緊這個時期進行培養,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應該培養女童哪些良好的衛生習慣呢?

(1)保持個人身體和服裝整潔的習慣

①會正確地洗手、洗臉、勤理發、洗頭、洗腳、洗澡、剪指甲

洗手、洗臉、勤理發、洗頭、洗腳、洗澡、剪指甲,不僅能清潔身體,保證衛生,而且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進健康。人的雙手每天要接觸很多東西,最易沾染上各種汙物和細菌。據查,一隻未洗淨的手上有四萬到四十萬個細菌,一克重的指甲垢裏藏著細菌和蟲卵有三十八億之多。所以我們一定要使孩子養成飯前、便後和手髒時及時洗手的習慣。洗手時要認真用肥皂搓洗,如果隻用水衝衝是洗不幹淨的。

②經常攜帶並會正確使用手帕

女童應當經常攜帶並正確使用手帕,還要經常更換,保持清潔。

③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習慣

有人認為,孩子的乳牙反正要換,因此不注意對它的保護,這是錯誤的。如果不注意保護乳牙,一旦它被齲壞缺損,將影響對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不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乳牙被齲蝕還會影響恒牙的生長發育。因此一定要注意保護孩子的乳牙,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會漱口、刷牙,睡覺前不吃糖果、餅幹等。

④注意用眼衛生

女童應知道眼睛的用處,不用手和髒手帕擦眼睛。看書、繪畫時保持正確的姿勢,即眼距書本一尺,胸距桌沿一拳,握筆時手指與筆尖距離一寸。不在光線太強、太弱和陽光直射處看書和繪畫。

⑤注意鼻腔衛生

保護鼻道,不摳鼻孔,養成用鼻子呼吸的習慣,這樣可以使吸入的空氣經過鼻道時變得潔淨、溫暖和濕潤,保護呼吸道和肺,使她們免得疾病。

⑥注意保護耳朵

不挖耳朵,不將異物塞入耳內,洗臉洗澡時不把水弄進耳內,以免損傷鼓膜,引起中耳炎,影響孩子的聽力。

⑦保持儀表整潔

教孩子經常注意自己的衣服是否幹淨整齊,所有的扣子是否扣上了,鞋帶是否係好了。女孩子特別要注意自己的頭發是否整齊,學習梳短發。

(2)良好的飲食習慣

①要孩子養成經常及時喝水的習慣

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孩童時期體內水分相對較成人多,約占體重的70~75%。他們的新陳代謝旺盛,熱量需要較多,因此需水量也較多,1~3歲的孩子每人每日需水量大約100至150毫升,4~6歲的孩子每人每日需水量大約90至100毫升。這些水分除了從食物中獲得一部分外,還應由飲料補充。所以我們應該觀察孩子,提醒他們喝水。每天上、下午固定喝水一次,其餘時間隨渴隨喝。

②教育孩子不吃不淨的食物

地下揀的東西絕對不能隨便往嘴裏放,生吃瓜果一定要洗幹淨,最好削皮。有的孩子生吃瓜果時隻在自來水籠頭下把瓜果一衝就算洗過了,其實這達不到消毒殺菌的目的。應該用刷子或絲瓜瓤擦上肥皂把瓜果刷洗幹淨,再衝洗兩遍,然後用幹淨的布擦幹淨才能吃。

(3)保持周圍環境整潔的良好習慣

①不亂扔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和□鼻涕,不隨地大小便

不亂扔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和擤鼻涕,這對保障人們身體健康有重要意義。據化驗,馬路上百分之二十的痰都帶病菌,結核病人的一口痰裏就有大約四、五千個結核菌,這些帶病菌的痰幹了以後,隨風到處飛揚,汙染空氣,危害人們的健康。因此,從孩子到大人都要養成不隨地吐痰的良好習慣。另外,人在患病時咽喉和鼻腔裏往往有大量的病菌,打噴嚏時很容易將病菌噴出來,所以應該教孩子在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帕捂住口鼻。

②不亂塗牆壁,不踩桌椅

不亂塗牆壁,不踩桌椅,不僅在家裏要做到,而且在公園、電影院、公共汽車站等公共場所也要做到。

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是件平凡而細致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堅持一貫地要求孩子。通常運用示範、講解、提示、練習等方法,給孩子以具體的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