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想培育女兒樂觀開朗的性格,首先你必須就是一個具有樂觀性和風趣十足的人。因為女兒受父母的照顧最多,產生一種依賴認同的反應,把父母親的行為特質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吸收。這種認同不但吸收父母樂觀的笑容或愁容滿麵的失落,同時也吸收了樂觀或悲觀的思想、價值判斷。倘使父母經常唉聲歎氣,疲憊不堪,遇事專挑不如意的地方鑽牛角尖,經常從消極的觀點評論事物,女兒熏染日久,其舉止也就會表現出憂心如焚,多愁善感,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帶著無病呻吟的悲切。
心情沮喪,時常表現後悔內疚的人,往往看不慣孩子天真爛漫、心情愉快的舉措。他們常常錯把孩子本有的樂觀當膚淺,把自信與活潑看成魯莽,經常加以指責,時日即久,孩子也養成了悲觀的態度。
父母必須注意,樂觀雖然隻是人生旅途的氣氛,而非目的,但是沒有樂觀,即使獲得某些目的,也是徒然。樂觀是人生旅途中所散發出來的芬芳氣息,這些氣息使你的人生散發著亮麗與光明,而且隻要你有心享受它,就一定可以辦得到。父母為了給子女樹立學習樂觀的典範,應就以下各方麵加以注意:
你自己必須時時充滿自信,笑顏常開,不要在孩子麵前顯露沮喪和無助的言行。
少用貶損信心的批評。批評愈多,孩子愈失去其自信樂觀。多鼓勵孩子,孩子的優點自然湧現出來。
經常跟孩子一起歌唱,一起享受一件事情的喜悅層麵。從積極麵看事件,天下無一事不具啟發價值。
孩子遇有錯誤或失敗,應教他如何處理,而不是教他惋惜其損失。
讓孩子有機會參與協助別人,享受助人的快樂。
安排孩子獲得成功的機會,成功能帶給孩子莫大的信心和自我肯定的機會。
樂觀的態度是一種習慣。父母樂觀,自然能夠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同樣地,孩子在父母的熏染下,也會變得樂觀進取。專家認為,學生的樂觀性格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密切的關係。
有一位成功女性,她待人和藹,做事認真,經常保持開朗和喜悅的心情。她的事業發展順利,家庭生活充滿樂趣。
有一天,記者問她怎麼能保持奕奕精神和樂觀進取的態度。她說:“我一直以喜悅的心情去欣賞別人的言行。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獨特的個性,你就要像欣賞不同的景致花卉一樣去欣賞他,所以我時時充滿喜悅,人緣也很好。”
“老實告訴你,我的樂觀和進取是得自母親的恩賜。”她津津樂道地說:“小時候,我的母親無論下田工作,或者在家裏縫紉綴補,總是輕輕地哼著歌。我們幾個孩子最喜歡跟著母親哼幾句。母親很溫柔,很少責打孩子,但總是很有耐性地告訴我們怎麼把事情做好。她經常做些小點心給我們吃,跟孩子們一起共同品嚐,但總是問:‘好吃吧!一定很好!下一次媽媽會做得更好!’有一次,我的考試成績退步了,靦腆地把成績單交給她。她看到我怯生生的樣子後說:‘一次考不好沒什麼了不起,我相信你下次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我的母親雖未跟我說過“明天會更好”的格言,但是在她的精神生活上,總是有一種明天會更好的氣氛。”
這位朋友所說的“明天會更好”的感受,正是積極樂觀的性格,正是現代人所最需要的精神財富。做父母的人,必須注意多給女兒一點樂觀情緒的經驗,因為它能帶給女兒寶貴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