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專家認為,快樂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緒,是否擁有快樂的情緒對孩子身心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就身體發育而言,快樂能使人各方麵機能達到最佳狀態;就心理發展而言,快樂給人積極向上的力量;就學習而言,快樂的情緒能使大腦處於積極地接收和運轉狀態,從而發揮出最佳的學習效能。對女孩的早期教育首先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孩子先做快樂天使,再當聰明寶寶。
(1)培養孩子的快樂情緒
如今,“教育從零歲開始”已經深入人心,中國早期教育蓬勃發展,正成為一股勢不可擋的時代潮流,大多數父母都希望有一個聰明的孩子,所以對早期教育情有獨鍾。然而,在實踐中,在廣大家庭甚至幼兒園,早期教育往往有一種跟風走的現象。前段時期,追求智力開發,很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製訂一係列的早期教育方案:學識字、背唐詩、算算術……在這股早教熱中,著實培養出了一些聰明的高智商兒童。當前,提倡素質教育,家長和老師們又匆匆調整行裝,將“藝術教育”改為“素質教育”,帶領孩子們彈鋼琴、學畫畫、練舞蹈……於是有“特長”的孩子越來越多。
這股熱潮是好是壞,誰都不能下個定論。家長不難發現,在這些教育實踐中,往往暴露出理解的片麵性和教育的專製性:他們將早期教育與早期智力開發等同,把單一的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混為一談。殊不知,促進幼兒素質全麵而和諧的發展才是早期教育的目標。更為主要的是,這些教育行為隻體現了教育者自己的功利性思想,他們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在做這一切時,孩子是快樂的嗎?你所教的他想學嗎?作為家長,最主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快樂情緒,我們要注意以下兩點:
①家長本身要擁有快樂的情緒
孩子的可塑性強,好模仿,易受教育者潛移默化的影響。老師或父母要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並注意自己的情緒、性格、為人處世,做到樂觀豁達,不要把自己的壞情緒傳遞給孩子。
②及時幫孩子擺脫不良情緒
現在的孩子多以自我為中心,往往有時因為一點小事不高興,或哭或鬧或悶在心裏,這時應注意引導孩子,教會孩子遇到心情不好的時候出去活動,轉移注意力,調整自己的情緒。如:帶孩子爬山,鼓勵孩子唱歌,用畫畫的形式將不良心情表達出來……
(2)讓孩子盡情玩耍
玩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是幼兒最主要的活動形式。幼兒特別喜愛遊戲,玩起來甚至可以廢寢忘食。遊戲不帶任何強製性,它是一種自由輕鬆、充滿樂趣的活動。在遊戲中,他們最大程度地體會到快樂。同時,遊戲又是一種特殊的實踐活動,它對幼兒的整個身心發展都能起促進作用。在玩沙玩泥時,孩子能體驗沙泥的物理特性;在玩勞動遊戲時,孩子能體驗勞動者的高尚情操;玩七巧板,可以培養創造性;玩配對卡,可以提高數字理解能力……既然有這麼多孩子玩起來開心、學起來輕鬆的遊戲,我們何不好好利用起來,讓孩子快樂、學習二者兼得呢?這可比坐在桌前麻木地寫“1、2、3、4”成效要高得多。
有很多家長,因為女孩子身體不好不讓她去草地與朋友追跑;為了整潔對孩子的遊戲加以限製。孩子們的活動失去了自由,就像籠子裏的小鳥無法飛翔。不知這些家長有沒有見過沙灘上的孩子,他們卷起衣袖,拿上小桶,嘻嘻哈哈地忙個不停。臉上的紅潤被泥沙和汗水掩蓋了,衣褲上的色彩更是蕩然無存,可他們的歡樂是在家無法比擬的。這些孩子是幸運的,這些孩子的父母是智者,因為他們知道:衣服、手、臉可以洗幹淨,而快樂是買不來的。
當然,給孩子自由是有原則的,那些有害於孩子身心發展的遷就和放任我們絕不能給,無原則的遷就和放任的結果往往也是危險的,不快樂的。
(3)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
快樂的人能從很多方麵得到快樂。某個孩子可能因為錯過了他喜歡看的電視節目而整晚都不開心;但另一個興趣廣泛的孩子,他就會改為看書或做遊戲,同樣自得其樂。父母平時應注意孩子的愛好,為孩子提供各種興趣的選擇,並給予孩子必要的引導。孩子的業餘愛好廣泛,自然容易擁有快樂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