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協作,大家共同完成家務工作是喚起孩子參與勞動積極性的較好方式之一。在家中,通常要做分工勞動。比如,家長可以在廚房擦洗,可以讓孩子在樓下的廳堂吸塵等等。
在同一個地點一起幹一樣的工作會使孩子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別之處。在分派孩子們去幹自己的活兒之前,先讓他們和家長一起幹。這不僅僅是為了照看他們,也是為了培養他們的團體精神和集體意識,讓他們親眼看到大家一起完成了一項工作。
露絲和丈夫曾經帶領孩子們上到房頂一起修理屋頂板。孩子們幫著遞釘子、扶梯子,驕傲地感到自己發揮了家庭一員的作用。
有時全家人一同烘烤餅幹,彼此為對方誦讀,一同更換輪胎,一同鏟除積雪,一同剪樹葉等,都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勞動精神。
許多孩子不喜歡做家務。但是當大家在同一間屋子的時候,他們就樂意做了。比如一個拂去灰塵,另一個擦拭家具或拖洗地板,幹得蠻來勁兒。
在戶外,他們喜歡耙樹葉,但不是一個人幹,是大家一起幹。他們一個拿袋子,一個裝樹葉。正是大家在一起,才是他們所喜歡做的。
多開展一些與大家一起動手做的活動,並以較民主的方式來處理問題,那樣孩子和家長做事就都會順利多了。以後接下來進行的活動就應是分工進行的了,但它們對培養重要的協作精神也是必需的。
許多小孩子早在父母讓他們做家務之前就請求做家務。孩子一般會請求讓他(她)擦地,擺放晚餐餐桌或是洗車,父母經常拒絕這些主動的請求,因為讓孩子幫忙通常意味著越幫越忙,起碼一開始是這樣。
首先可以與孩子談談需要在家做的工作,問問孩子:他們認為自己能做什麼?你會很驚訝地看到他們是那麼樂於做工作,那麼渴望做工作,而你原本並不指望他們在那麼小的時候就樂於承擔工作。
和孩子確定一個可達到的目標。從簡單容易的做起,逐漸讓他們做比較複雜艱難的工作。比如:可以讓四歲大的孩子每天把報紙拿進屋裏或是擦廚房的桌子。
把工作變為遊戲。給自己和孩子規定同一個任務。然後進行比賽,看誰擦桌子擦得快,看誰找報紙找得快。孩子獲勝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而且會做得越來越好。
記住,要向孩子演示怎樣去做某項工作,而不要把他們幹過的活兒重新做一遍。例如:孩子第一次使用吸塵器,那麼就給孩子演示一下怎樣操作,並且告訴孩子吸塵器都吸什麼東西。
組織家人做一項家務的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把這項家務分解成幾個部分。教孩子學會接受並履行作為“家庭團體”中的一員的家務責任。
家長還可以讓孩子組織家務勞動。這是一項需要動手寫的活動,它通過讓人能夠接受的方式幫助家庭成員之間互相提醒在家需要幹什麼活兒。
讓孩子把所有需要做的家務列個清單。可以把這些家務分成每周的工作和每日的工作兩種。
例如:每周的工作——洗衣服,吸塵,購買食品雜貨,修剪草坪。
每日的工作——做飯,鋪床,倒垃圾,喂養寵物。
在一起確定這些活什麼時候幹,誰來幹。在每一項後麵寫上做此家務的人,以後可以相互交換所幹的家務。要盡量避免把工作界限明顯地分為“父母幹的活兒”、“孩子幹的活兒”。這樣,有助於孩子自覺主動地做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