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不要總把女孩當弱小者來特殊保護(1 / 1)

總把孩子當弱小者來保護是非常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的。

曾經有一位女士,每天推著自行車送女兒上幼兒園,後來是送孩子上小學,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而學校並不遠,出大門一拐彎就到了,也不過馬路。孩子上六年級時,個子已經與媽媽一般高,坐在自行車後座上腳都快拖到地了,孩子一再要求媽媽不要送了,可是這位媽媽總說“你還小”,就是不放心。

在孩子幼小時,當然需要母親的嗬護,但女孩子到了十二三歲,她們的獨立意識開始增長。盡管他們還殘留著許多孩子氣,但心理上常常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不希望父母總把他當小孩對待。

然而,許多父母並不理會孩子已經長大,他們對於女孩的看法往往帶有偏見。許多研究表明,脆弱和堅強與孩子的性別並無關係,關鍵是人們在思想中對不同性別的定位有別,這大約與女孩子的形體與外表特征有關係。由於女孩嬌小柔弱,容易推及性格上的軟弱,從而視女孩為弱小者,得出需要特殊保護的結論。

具有傳統觀念的父親,往往扮演著對女兒獨立意識形成有害的角色。因為男性的傳統形象都是遮擋女性不受風雨襲擊的保護神。所以父親們似乎特別喜愛處處保護自己的女兒,以滿足他們作為男性的自豪,實施他們從小接受的男性的職責。他們的這種傾向在言行中不自覺地流露出來,義不容辭地去幫助女兒做體力活兒,為她找男伴來照顧旅途辛苦,為她挺身而出,保護她不受欺負等。這些都會給女兒留下很強烈的印象,即我是受保護對象。

如果我們在女兒還很小時,就像對待頑強的有能力的孩子那樣對待她。她就會形成這樣的個性。這意味著我們需要約束一下自己,克服多餘的擔心!下一次當你想去幫助女兒時,停下來想一下,如果你麵對的是一個男孩子,你會怎樣做。我們想確保女兒的安全,但不要阻礙她探索世界。她會從中獲得樂趣。父母要保持冷靜並且為她的努力喝彩,在她沒有立刻掌握技巧時鼓勵她繼續努力。這對父親也是一個挑戰,這種挑戰就是允許女兒去做你和她都共同擔心的事。

下麵是一位父親對已成年的女兒過度保護而感到的後悔心理:

24年來,我一直認為,作為一個父親,我的主要角色就是保護我的女兒,甚至在她成人之後,我仍想做她心目中的英雄,當她麵臨諸如現金短缺,付不出租金,信用卡過期,汽車拋錨等困境時,將她解救出來。後來才知道我並沒有在幫她,而是剝奪了她與困難鬥爭和自主的機會。當我注意到她的低耐力使她避免采取一些必要的冒險——更換學校,放棄沒有前途的工作,搬離她舒服的居住區——我就打算改變一下我的行為來解決這一問題。我必須停止介入她的生活。雖然那是一種讓她的生活更舒服的努力,但我必須退出來,忍受我自己的焦慮,鼓勵她保持其有能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的自信。

這位父親對采訪他的記者說:後來,我同她談,告訴她,我這樣做並非是我不愛她了,而正是因為愛她才停止這樣做。我在情感上仍支持她,但不再插手幫她解決任何問題了。我真希望在她還小的時候我就意識到要給她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這一點。那樣會使她成熟得更快。

父母有意識地放手讓孩子去經受困難,鍛煉能力,的確是對孩子最好的愛的表示。對父母來說,放開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對女兒有更多的安全問題要考慮。但如果我們考慮到女兒將來的生活要由她獨自承受,不可能時時處處受到我們的保護,那麼我們能夠給予女兒的最好的裝備是什麼呢?培養她的能力。社會並不會因為一個人是女性而對她格外慈悲。準備好女兒以同等的資格進入社會,麵臨競爭,是女兒生活前景的基本保障。如果父母能夠真正地懂得這個道理,就比較能夠放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