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巧用挫折事件,著意增強女孩的心理承受力(1 / 1)

在孩子的挫折教育中,可以說,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那麼,怎樣通過具體事件來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呢?

在生活中對於孩子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要堅決予以拒絕,即使在他們因此大哭大鬧時亦應置之不理。這是很有用的方法。

有時,發現孩子的錯誤不加以糾正,讓他在過程中自己體驗錯誤帶來的結果、吸取教訓則既可以培養其心理承受能力,又可在不斷的錯誤中積累經驗和勇氣。事後,父母應幫助孩子總結教訓,指導他增強心理承受力。

下麵就是一位有經驗的母親對女兒教育的正確做法:

我的女兒夏夏要去近郊的山裏參加為期兩天的野營。這是她們小學二年級三班組織的,雖說城裏已是春末陽光融融,但大雪山仍然白雪茫茫,氣溫較低。每個孩子要交65元錢,我給了她100元,頭天交了錢後餘下35元錢,她全買了雞腿請小朋友吃了。回到家裏,我問她餘錢,她說花了。我沒有說什麼,問她要不要幫忙收拾東西,孩子說自己能行。臨走時,我發現孩子沒有帶足夠的衣服,也沒有帶水壺,但我沒有說更多的話。夏夏高高興興出發了。兩天後回來,我問夏夏玩得開心嗎?夏夏說:“冷得很,我沒帶夠衣服,一到晚上隻好躲在帳篷裏呆在火旁,其她同學都出去玩雪,我卻不敢;水壺也沒帶,隻有喝涼水;其她小朋友都買了零食小吃,就我一個人沒有,她們都給我吃,但後來就不好意思接了。”我問:“衣服為什麼帶少了?”夏夏回答說:“我想那麼近,咋想到會那麼冷?”“那要去海南看大海的話,也需要一樣的衣服嗎?”“不會的,天氣預報老說那裏很熱的。”“那水壺是咋回事呢?”“老師說過的,我一忙就給忘掉了,我想以後再出去,我要開一個單子,辦完後檢查一遍。”我接著嚴肅地告訴她:“不是媽媽不給你買小吃,我給你的錢餘下的你不經媽媽允許就花了,是不對的,那餘錢就是我準備給你買零食的,你自己今後知道該怎麼做了吧?”夏夏點點頭。

做父母的要刻意啟發孩子,給予孩子一些考驗,讓他們在失敗與挫折中找到新的成功方法。

在孩子們遭遇挫折時,父母不應表現出憐憫的態度。如果對孩子憐憫,他們就認為自己更應憐憫自己。

孩子每一次所經受的受挫事件都是對孩子的承受力進行培養的絕好機會。幫助孩子找到原因,正視現實,樂觀地挽回損失或彌補過錯,不讓心理上種下陰影,才能令孩子更加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