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孩子之所以會一遇挫折就灰心喪氣,自暴自棄,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教育方式。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而且就這麼一個,不能讓他累著,更不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事事都包辦代替。孩子從小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每當遇到一點點困難,孩子就會叫父母、叫爺爺奶奶幫忙,從小就養成了依賴、懶惰的思想。
曾經有一名已經上初中三年級的女孩,鞋帶散了,把腳往母親麵前一伸,母親就乖乖地給她係上。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能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嗎?
畏難是人的一種消極的心理體驗。不光孩子有,許多成人也有。如果家長是一遇到困難就退縮的人,孩子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也會一遇挫折就采取自暴自棄消極等待的態度。因此要想孩子具有不怕困難、頑強的毅力,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遇到問題不推諉,不退縮。
畏難心理也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表現。有的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不是恰當地根據孩子的能力來提要求,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這樣孩子往往達不到要求。這時,如果家長不問青紅皂白橫加指責的話,孩子就會感到自己很無能,喪失信心,以後一遇到困難挫折也不動腦筋,心想自己反正不行,想也沒用。
父母首先要從自己做起,給孩子樹立不屈不撓、勇敢頑強的榜樣。不要讓孩子做他無能為力的事情,經常讓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樣有助於孩子樹立自信心。不要過分保護和溺愛孩子,不要當孩子一遇到點小困難就給他幫助,而應該鼓勵他自己想辦法解決。和孩子一起分析困難到底難在哪裏,以便找出化解困難的辦法。要通過真實事例讓孩子知道,在困難挫折麵前唉聲歎氣並不會降低困難、減少失敗,灰心喪氣隻會增加自己的痛苦。給孩子講一些名人不怕困難、不怕失敗,最終做出重大貢獻的例子。在孩子遇到挫折時,要鼓勵孩子樹立信心,不灰心喪氣,勇敢麵對困難。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嚐到成功的喜悅後,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就會增加。家長應注意幫助孩子吸取經驗教訓,讓孩子在每次遇到困難後,總結一下困難的類型和克服困難的方法,以後遇到同樣的問題就會順利解決了。
優良的意誌品質是實現人生目標和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意誌品質就顯得非常重要,這需要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如孩子摔倒了不要立即心痛地去扶他,而要讓他自己爬起來。家長要讓孩子了解,人生道路上人人都會遇到困難,困難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應該以堅強的意誌去麵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挫折。
世上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隻有在挫折中不斷進取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孩子成長過程中始終一帆風順的情況是沒有的,總會遇到些障礙,受到各種挫折。孩子耐挫力的大小,直接關係到他今後的社會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