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怯令人痛苦,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羞怯可能使他們錯過交友的良機。作為父母,我們應該針對上述問題,幫助孩子學會多種方法來克服自己的羞怯,培養她們戰勝羞怯的能力。

下麵就是一些可以幫助孩子克服羞怯的有效方法,父母不妨試一試:

(1)與女兒共同列出三四種常常使她感到羞怯的情形,如在班裏發言,與男同學講話、坐下來共同研究問題等等。

(2)設置一個場景,如:幾個同學在商定課後去吃烤肉。你的女兒很想去,可與幾個孩子又不十分親密,結果她沒去,心裏又很不舒服。

(3)列出一張“克服羞怯”的訓練表,注意不要讓孩子冒太大的風險。例如:向警察問路;課後向老師請教問題;讚美別人穿的新衣服。

訓練孩子克服羞怯,應該一步一步慢慢來。即使是一點點成功,也要給孩子以鼓勵,這樣會使孩子滿懷信心地繼續努力。

鼓勵和讚美孩子是使她們克服羞怯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大多數中國父母則不習慣於這樣做。如果將中西方的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作一下對比,會發現顯著的不同之處。西方的家長傾向於鼓勵孩子,對於“你太傑出了”、“你很偉大”這樣的讚美之詞,他們是從來不吝嗇的;而中國的家長可能認為這些話太肉麻。西方的家長認為,我的孩子不會是樣樣第一,但總有優秀的地方;而在中國,家長們教育孩子時,似乎總在刻意追求十全十美的境界——有了好成績,不能翹尾巴,要謙虛謹慎,多找缺點和不足。

浙江溫州一位初中老師曾讓孩子寫一篇周記,主題是說說自己身上的閃光之處。可是孩子們交上來的周記,竟是不足多於優點,並且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找不到優點。孩子們找不出自己的優點,也許正是因為其個性長期遭到禁錮的緣故,假如學校培養出的都是那些找不到自己優點、缺乏信心的“失敗者”,那麼,還能認為這種教育是健康和全麵的嗎?

在中國,不少年輕女孩每次一承擔某項工作,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什麼都不行,有時甚至連當眾講話的勇氣和膽量都沒有。如果我們的老師和家長學學西方的教育方法,注意引導孩子為自己的成績而適度自傲,從而不斷促進增強戰勝自我、完善自我的信心,興許很多的孩子會成為傑出的成功者。

幫助孩子克服羞怯,是引導孩子走向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