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女孩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和諧的交際氛圍,而矯情與孤僻的女孩往往很任性,不愛與人交往,自以為是,強詞奪理,缺乏與友伴的合作精神。任性與孤僻嚴重影響女孩健康心理的發展,隻有通過友誼這付心藥方能改變。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所說:“除了一個真心的朋友之外,沒有一樣藥劑可以通心的。”父母要對矯情與孤僻的孩子多體貼多關心,從糾正孩子亂發脾氣、蠻不講理的壞習慣入手,讓孩子由不合群融入團隊中。隻有與孩子多交流、多溝通,引導孩子多交友、交開朗豁達的好友,孩子會從朋友中體驗到溫暖與關愛,消融自身的矯情與孤僻。讓孩子擺脫“小我”,告別“舊我”,走進“大我”,創造“新我”。
矯情與孤僻對人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美國有位心理學家曾設計過一個實驗室,設置一張舒適的床和放置許多美味佳肴。人在實驗室裏可以隨意吃、喝、玩、睡,生活是完全“自由”、“舒服”的,惟一的缺陷是完全與世隔絕。他提出,誰進去生活“就可以發給誰一大筆酬金”。幾個大學生先後自告奮勇進去了,可進去後竟無一天睡穩吃香過,不到兩天就神經質地敲打牆壁要求“釋放”。當他們出來時一個個神情呆癡,動作愚笨,不協調,許多天不能恢複常態。
這個實驗說明,脫離社會、孤獨對人的身心健康影響有多麼大,對人體的摧殘有多麼嚴重。
孩子出現矯情與孤僻的性格確實是很不好的,它表現為任性、強詞奪理、胡鬧、不愛與人交往等性格缺陷,這就很難處好人際關係,很難擴大知識麵。人是在相互接觸中,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密切關係的。一個人若是總躲避人群,獨自一人,怎能與他人搞好團結,怎能從與他人的交際中獲得更多的信息?
矯情與孤僻的不良性格多發生在女孩子身上。這類女孩子往往自卑感強,自信心差。因為她很少與他人接觸,因此業餘愛好少,自己的能力就得不到很好鍛煉,而能力越差,自卑感就越加強。但這些孩子往往自尊心又很強,怕別人說自己不行,說自己無能,這就會造成很多內心痛苦。
這種女孩在集體中必定孤立,長期在孤獨中生活會影響自己的心情,影響自己的情感。長期心情不佳對身體的影響很大,心情異常會使大腦皮層的正常活動受到損壞,失去平衡,結果導致皮層下中樞活動的紊亂,造成消化係統、血液循環係統、呼吸係統、內分泌係統等發生紊亂以致病變。孤僻、矯情又往往與憂鬱作伴,顯然有害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孤僻的孩子往往多疑。他們大多很內向、不活潑,自己不願與人交談,看到別人交談又疑心,懷疑是在說自己,有疑心又不去問,總在心裏悶著,既影響情緒,又影響學習和生活。
孤僻的孩子如果總孤獨下去就會影響自己的情感,他對別人的冷漠,還將影響自己今後的生活,包括婚姻戀愛生活。
女孩養成矯情與孤僻性格往往是事出有因的,或受家庭環境影響,或受過刺激、傷害,或身患疾病等。這些孩子最主要的表現就是不與人接觸。家長要從思想上認識到他人、集體對孩子成長的作用,從小事上開始幫助孩子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如鼓勵孩子主動去跟他人聊天,主動和他人玩遊戲、打撲克、下象棋、打籃球等。接觸多了,從他人那裏學到的知識和得到的快樂就多了,就會逐步愛與人交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