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一般是從童年開始的,從最初起,就可能產生消極後果。在美國進行的研究表明,害羞是男女兒童所共有的病症,從繈褓之中就可能患上。遺傳基因可能對孩子的害羞起一定作用,但缺乏集體活動也是導致害羞的原因之一。
研究人員估計,隻有15%至20%的嬰兒生來就害羞。這就是說,將近50%的成年害羞者是在成長過程中養成害羞習慣的。
嬰兒通過父母親不斷照料、喂食和愛撫養成對父母的依賴。當孩子不能再獲得一貫的愛護,從而得不到安全需要的滿足時,便有一種不安的關係發展起來。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影響到孩子今後的一切人際關係。研究結果表明,嬰兒時期與父母關係的不穩定可能會造成害羞。
隨著孩子長大,麵對新的挑戰,比如與同輩人的關係緊張,可能會養成害羞的習慣。缺乏自信心的女孩可能會對上學這種新的經曆感到畏懼,她們可能會感到為難或感到自己不行。教師或許會給孩子戴上“害羞”的帽子,使孩子無意中養成這種習慣。
然後,還有青春期身體的發育和發育期情緒的不穩定可能會加重孩子的難堪感和不安感。
父母在改變孩子害羞過程中應盡早采取積極的措施和方法,隻要積極引導和訓練,即使生來就害羞的孩子長大後也會變成彬彬有禮、信心十足的成年人。措施如下:
(1)接受自己的孩子害羞這一事實
孩子是極端敏感的。如果父母認為害羞是一個缺點,或者是一件令人難堪的事情,孩子是會察覺到父母的這種看法的,因而會更加內向。父母應當讓孩子放心,他們是永遠愛孩子的。
(2)不要用“害羞”這種標簽
如果你必須給孩子貼上標簽的話,要用“不愛說話”來形容孩子。
(3)要對孩子表示同情
害羞的孩子往往很孤單。父母必須設法向孩子表示,他們了解和同情孩子的問題。
在可能的情況下,討論孩子的感情問題,使之認識到,如果直麵自身的恐懼心理,將會創造多麼大的奇跡。最重要的是,不要迫使孩子陷入緊張的局麵。
(4)要鼓勵孩子
要求孩子參加同輩人的集體活動,並提供這方麵的機會。鼓勵孩子邀請小夥伴們來家裏玩耍,讓孩子參加娛樂小組或其他組織。
(5)隻有緊急情況下才助一臂之力
一些專家說,對害羞的孩子來說,父母親應當扮演感情救生員的角色。盡管袖手旁觀造成孩子的痛苦可能違背父母的職責,但是專家們說,這往往是幫助害羞的孩子解決生活中難題的最好辦法。
(6)嚐試生活演練
鑒於害羞基本上是現實生活中的怯場,所以要幫助孩子做到有備無患,並同孩子討論如何處理可能出現的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