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哭是一種壞習慣,它像軟化劑一樣侵蝕孩子的自信,是懦弱性格的具體表現,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父母應下功夫糾正孩子愛哭的毛病,讓孩子勇敢堅強起來。
王豔花已經上小學三年級了,可動不動就哭著找媽媽。媽媽一問,不是因為小朋友抱了她玩的皮球,就是在玩鬧中被小朋友碰了一下,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王豔花經常為一些小事而哭,媽媽也不敢多說她什麼,隻好哄她,然而一遇上事,王豔花仍然愛哭。為此,王豔花的媽媽很煩惱,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1)孩子愛哭的原因
孩子愛哭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①性格懦弱、敏感。隻要別人對孩子稍有惡意即能感受到;因為害怕所以很容易就哭起來,企圖以哭來阻止別人對他的傷害。
②缺乏自信,對任何事都覺得困難。尤其是父母、師長鼓勵他學習的事物,總是戰戰兢兢,害怕做不來,不敢嚐試。一開始學習就先哭起來,這是害怕失敗的象征。
③以眼淚作為武器,來抵禦父母對他的要求。例如媽媽要他立即停止看電視時,他就大哭起來,企圖阻止媽媽的行動。如果媽媽因此而改變主意遷就他的話,以後哭就成了他的武器,用以威嚇大人。反之,當孩子對父母有所要求而遭到拒絕時,也以哭威脅,以迫使父母答應所求。這兩種情況,尤其是曾被以往的經驗證實是有效的,就更會被屢次使用。在公眾場所或有親友在場時,這種情況會更加厲害。
④身體上受了一些損傷或生病感到痛楚而引起哭泣。
⑤為了阻止父母做一些他不喜歡的事,例如媽媽要把他留在家裏,單獨外出。
(2)家長對孩子哭的應對方法
要改正女孩愛哭的習慣,就要讓他知道哭並不能產生任何作用和效果。要達到這個目標,父母首先要檢討自己對孩子哭的反應:
①不要一聽見孩子的哭聲就緊張地回應她,應要她先停止哭泣,把問題說出來。訓練她不要每一次有事都隻以哭聲來表達不滿,同時要給予她充分的時間去安定情緒。一個哭得正凶的孩子,要她立即停止是不可能的,父母應先清楚地把話說完,然後靜靜陪在一旁,等她平靜下來,不要催促或表現得不耐煩。
②平時父母對孩子的任何問題,都要認真回答,讓她們可以學習以語言來表達意見,不必每一次都要哭。
③當孩子一不如意就哭起來的時候,決不能因此而照她的意思去做,否則,她們會習以為常,以這種方式來要求父母為她做事或得到一些東西。反之,如果知道孩子是有目的地哭,父母應立即走開,不理會她。
④堅定自己的立場,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向孩子的哭鬧讓步,而要讓她知道哭並不能為她帶來她想要的東西,如果不哭,或許還有機會得到想要的。
⑤年齡稍大的孩子,有必要向她解釋動輒哭泣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教導她遇到問題應該想方法去解決。例如,有問題而自己不能解決時,可以告訴父母,向父母求助;有任何需要或病痛時,可以直接向父母說明。
⑥稱讚一些她認識的不愛哭泣的孩子,並鼓勵她向這些孩子學習。偶有不如意而沒有哭的話,就誇讚她進步了,給她一些口頭稱讚、一個擁抱或一個親吻等。
如果父母能堅持以上的方法,不向孩子的哭鬧行為讓步,她將會停止以哭來威脅你。對於因為缺乏自信或性格懦弱的孩子,必須多給她鼓勵,讓她嚐試自己去處理一些事情,不要凡事都要求幫忙;雖然做不好,也鼓勵她再試,失敗了,教她先不要哭,靜下來想一想應該怎麼做比較好。問問她:“媽媽(爸爸)也一起幫忙好嗎?”得到認同後,母(父)子一起把問題處理好,再與她一起檢討這件事。懦弱的孩子,大半是因為父母溺愛造成的,所以必須多給孩子自己麵對難題的機會,不要凡事都代她去做;還要讓她多與其他孩子接觸,學習如何與人相處,才不會凡事都感到害怕,從而慢慢地勇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