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Uber和現實的矛盾(1 / 2)

第二章 Uber和現實的矛盾

封麵故事

卡拉尼克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說,他們創辦Uber的理念很單純,“不攫取誰的利益,隻是想讓人們能夠更方便地打到車”。但是,刺激卡普靈感閃現的那一絲憤怒,表達對出租車低效率的嚴重不滿。事實上,Uber動了出租車行業的奶酪,這當然引發了世界多地出租車司機的不滿。

全世界都在封殺

從2014年初開始一直到7月中旬,從倫敦到巴黎,從馬德裏到米蘭,從布魯塞爾到柏林,在歐洲多座主要城市,沿途招手打車變成一件難事。這不是城市裏的出租車少了,而是超過 3 萬名出租車司機把手從方向盤上撤了下來,走上街頭參加遊行示威活動,抗議Uber的“不正當競爭”。所謂不正當競爭,是指Uber能夠讓消費者打到無運營牌照的“黑車”。在部分歐洲國家,出租車運營牌照售價高達20萬歐元(約合140萬元人民幣)。

事實上,Uber在全球正麵臨著創業以來的最大挑戰。據不完全統計,除了中國個別城市的封殺,它還在美國部分地方遭遇不公平對待,韓國、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泰國、印度和加拿大等14個國家政府對其發出了禁令。

2014年12月15日,法國政府表示,2015年將在全國範圍內禁止使用Uber私家車拚車服務UberPop軟件。法國內政部發言人布蘭德特說,“人們使用Uber服務時,倘若不幸發生事故沒有任何保障。所以,它的服務不僅是非法,對消費者來說,危險也是切實存在。”

當天,法國數百名出租車司機在巴黎封鎖了通往戴高樂國際機場的高速公路,抗議Uber擾亂了公平競爭的秩序。“多年來,政府一直對出租車行業征收新的賦稅,並施加了更多的限製——從出租車顏色到全球定位係統,”法國FNAT出租車協會主席納丁·阿內(Nadine Annet)表示,“我們現在至少要求競爭對手獲得同等的待遇。”

12月8日,印度新德裏市政府宣布,即日起在市內禁用“Uber”叫車軟件;第二天,泰國、西班牙相繼禁止Uber在本國運營。而在歐洲的其他一些國家,比如荷蘭和比利時,官員們暫時禁止了Uber的部分服務。更讓人頭疼的是,一些國家沒有明令禁止Uber必須停止服務,政府和監管機構卻在暗中下絆。

據卡拉尼克的介紹,官方要求Uber專車司機在完成一單交易之後必須等候一個小時,或是到一個並不存在的“車庫”報到;把最低費用標得比天還高。更有甚者,很多因為生意被搶的出租司機,開始紮Uber專車的車胎,對其噴漆,但警察不管。歐盟總部所在地的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地方法院威脅Uber簽約司機,如果敢接客,被抓到就罰款1萬歐元(約合6.9萬元人民幣)。

出租車公司認為,Uber的競爭優勢來自於一個不公平的前提,即Uber專車的司機不會麵臨出租車行業應有的準入要求、保險和稅收。因此,它麵臨著道德風險、法律監管和車輛司機準入審查的諸多問題。同時,Uber司機的準入門檻過低,Uber沒有為此下工夫,似乎也不打算對司機進行嚴格審核。而出租車公司也在遊說當地的監管機構禁止Uber經營業務。他們的理由很直接:Uber缺乏足夠的保險機製,對於監管機構進行的背景調查,提供的信息不夠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