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商機何在
前沿
作者:潘燁
隨著2014年兩會的圓滿落幕,京津冀三地加速了實現一體化的引擎。
京津冀一體化並不是新概念,早在2011年就寫進了國家“十二五”規劃。“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的提法更是可以追溯到2004年。但在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圈快速發展過程中,京津冀區域合作並不理想。京津冀都市圈發展規劃編製多年未出台,更是折射出合作的個中艱難。
此次提出“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與前幾次最大的不同便在於頂層設計。從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重要講話到李克強總理的工作報告,都將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國家戰略高度。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經濟協作。而此前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多次提到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2013年5月,他在天津調研時提出:要譜寫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京津“雙城記”;2013年8月,他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發展問題時,提出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2014年2月26日,他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彙報時進一步明確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紮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來。”
京津冀地區土地麵積為21.6萬平方公裏,僅占中國領土的2%,但是總人口達10860.5萬,占全國的7.98%;地區生產總值達62172億元,占全國的10.9%,進出口總額達6124.8億美元,占全國的14.7%。京津冀地區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之後,第三個最具活力的城市集群。
如今,京津冀一體化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麵,京津冀三地及其周邊皆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1+1+1能否大於3?”企業和個人能從中捕捉到哪些商機?世人矚目,萬眾期待,願景很美,商機無限。但京津冀三地需要麵對的困難同樣艱巨。從競爭到合作,不隻是喊個口號而已,需要三地深入溝通協調,科學規劃,步調一致,把政策與有效措施落到實處,才能真正加速京津冀一體化的進程,達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目標。
持續不斷的霧霾,讓北京的藍天變成了一種奢侈品。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京津冀三地的心頭之痛。
從利好強度上來說,環保應該是重中之重。從政策導向上看,首先要解決的是京津冀三地的環境汙染問題。北京人口稠密,在通過對居住人口的分流、發展城際軌道交通代替私人汽車解決部分汙染問題的過程中,可預見環保行業的投資與合作商機。
作為汙染最嚴重省市之一的河北省,其空氣質量和霧霾治理情況一直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北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陳國鷹發言稱:河北的發展已經到了十字路口,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來實現綠色崛起。“傷筋動骨也要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和環境質量改善的脫胎換骨。”
防霾產品倍受追捧
空氣質量跟經濟發展模式相關,粗放的模式有巨大的慣性,空氣治理是一項艱巨而又棘手的問題,然而挑戰總是與機遇並生。這一次,霧霾也為環保相關的企業,帶來了不少機遇。由居民“抗霾”需要所帶來的商機,不僅來自於口罩行業,室內的空氣淨化器等等也成為了銷量暴增的產品。
治理環境,河北任務艱巨,而天津方麵,將嚴格控製“兩高”行業新增產能,壓縮過剩產能。天津把汙染物排放總量作為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今後不再審批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新增產能項目。
純電動公交車需求量大增
目前,京津兩地均在發展應用“以電代油”、零排放的電動車。天津已經累計運行節能與新能源車1319輛,共有純電動公交車190輛。同時,今年天津將新增純電動公交車600輛。據天津市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汙染防治行動實施細則》,到2017年,天津市PM2.5濃度在2012年基礎上要下降25%。根據測算,僅在占全市車輛總數1.75%的公交車、出租車中應用新能源汽車,就能減少機動車排放總量11.52%。
到2015年,天津將推廣1.2萬輛純電動車。其中,純電動公交車推廣應用規模為2000輛,另外還包含郵政等專業用車3380輛,區域運營車(類似區域出租車)3300輛,企業用車1600輛,環衛車120輛,出租車和個人用車各500輛。
為此,今年天津市電力公司將專門建設兩座換電站,以滿足天津市發展純電動公交車的充換電需求。
高科技環境監測設備三方共享
目前,可以對環境檢測設備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水處理,水質監測和水質處理;還有一部分是大氣,大氣的監測和大氣空氣質量的治理;再有一部分是噪聲,大的可以分成這樣三個大的部分。事實上這個行業已經算是比較大的行業了,但是一般老百姓可能不太關注它,再加上我們國產的相關的儀器設備也相對比較落後,所以可能以前無論是投行券商還是一般民眾,可能都不大特別了解這個行業。
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空氣、水的汙染日益加劇,這讓一個曾經被很多人忽視的環境監測儀器設備行業引起關注。於是,我國不少城市對空氣環境監測設備的需求和采購將擴大,有廠家預計其中的商機會達到上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