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沃爾瑪“關店潮”的策略啟示(1 / 1)

沃爾瑪“關店潮”的策略啟示

典範

作者:葉楓

全球零售一號巨頭沃爾瑪,在中國數年一番擴張之後,今年以來開始接連關店。一係列止血治療的措施背後到底原因為何?

是謹慎策略還是另有隱情?

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僅僅在今年3月份,沃爾瑪在中國就關停了6家門店,關停的城市分別在湖南、江蘇、重慶、安徽、上海、浙江等省市。一係列關店行為是沃爾瑪在中國區采取的商業布局調整。

沃爾瑪進入中國初期,采取的是配送中心建設在前,門店發展在後的方式。這一方式和沃爾瑪在美國獲得成功的標準模式相同,但此模式會帶來較高的營運成本,同時也製約了跨區域門店的發展速度。這也直接導致沃爾瑪進入中國時間雖早,但發展速度卻較為緩慢,從而被家樂福、樂購等零售業企業趕超。

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2009年開始,沃爾瑪開始“絕地反擊”,除了發力猛開新店外,在選址上,沃爾瑪也放棄了早期的郊區化模式,向市區繁華地區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沃爾瑪的新增門店數量飆升至51家,隨後的2010年、2011年,更是“上了癮”地大規模開店圈地,兩年累計新開近90家新店。

不過,瘋狂開店的後遺症很快就顯露出來。快速擴張帶來的首先是管理上的漏洞,2011年發生的重慶“綠色豬肉案件”一度讓沃爾瑪的信譽受到重挫。

沃爾瑪中國區的高管曾坦言:“我們關閉了部分門店,因為我們過去在中國過分癡迷於追求擴張。在某些條件下,我們對擴張的關注超過了我們對效益的關注。今後,我們將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

以退為進有計劃的止血治療

頻頻關店與退向三四線城市,是零售巨頭沃爾瑪投資風格的轉變還是在本土超市圍攻下的無奈之舉?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沃爾瑪在中國有一個9%的瘦身計劃,將關閉一些業績不好的門店,近期這些被關閉的門店都在沃爾瑪9%的瘦身計劃之內。這些被關閉的門店雖然占沃爾瑪中國門店數量的近9%,但預計對2013年至2014年銷售額的貢獻僅占不到3%。

沃爾瑪在中國打出的宣傳口號是“天天省錢”,而這波“關店潮”背後,節省成本顯然也是沃爾瑪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業內人士看來,作為在華深耕發展的外資企業“標杆”,沃爾瑪的“關店潮”,暴露出了零售行業及企業自身當前存在的一係列挑戰和問題。

一方麵,國內零售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同質化競爭嚴重。另一方麵,近年來迅速爆發成長的國內電商“走進了尋常百姓家”,這對於零售業而言整體也產生了不小的衝擊,一定程度上瓜分了本屬於賣場的“市場蛋糕”。

值得注意的是,沃爾瑪在此次調整門店布局及結構的同時,對於三、四線城市尤其熱衷。資料顯示:2013年沃爾瑪開設了30家新店,僅在2013年第四季度,沃爾瑪就在湖南、四川、廣東、河北、江西、河南、湖北、雲南、山西等省市開設了14家新門店,其中超過75%的新店位於三四線城市。

緊跟城市發展的步伐,改善業態組合

“我們所麵對的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新興城市商圈正在崛起,現有商圈發生變化,我們需要重新考慮這些因素,緊跟城市發展的步伐,改善業態組合,確保公司在市場發展的正確軌道上。”沃爾瑪管理人員吳叢說道。

據中國經濟時報報道:沃爾瑪在中國頻頻出現的質量安全問題,一方麵因為國內監管機製鬆散、違法成本低廉,致使沃爾瑪也“入鄉隨俗”降低了在質量管控方麵的標準;另一方麵,沃爾瑪對成本控製接近極限,給供應商的壓力很大,最大化降低成本,擴大利潤,難免使產品質量打折扣。

總體來看,持續關店其實並不意味著“撤出”,因為在關店的同時,沃爾瑪也在策劃著“開店”,比如這回挺進的市場主要為“三四線城市”。在沃爾瑪,有專門做運營績效改善的部門。由上可見,沃爾瑪關店與開店,表明進入中國市場近20年的沃爾瑪正迎來變革時期,試圖在賺取利潤和擴張速度之間達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