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應對策略研究(1 / 2)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應對策略研究

智庫

作者:卜筱茜

摘 要: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可回避的問題,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維護社會安定,保持就業穩定,促進城鎮發展等發麵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書著重分析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形成的內外兩個方麵的原因,並從企業自身,金融機構、國家政府及社會大背景幾個方麵提出解決融資困境的策略。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解決策略

在我國,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0%以上,對我國的稅收貢獻超過50%,對於拉動GDP增長,提供進出口貿易額,創造城鎮就業崗位,維護社會安定,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自金融危機以來,我國中小企業一直麵臨著融資難的困境,稅務負擔不斷加重,生產成本不斷增加,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舉步維艱,隨著金融體製的深化改革,國家新一輪的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更加凸現。特別是近幾年,中小企業不僅要應付近兩年表現突出的經營成本上漲的問題,還要麵對越發明顯的訂單減少的新問題,內部生產資料不能及時轉化為經濟效益,外來企業的競爭也日益加大。本文將從分析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原因入手,尋找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應對策略。

一、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形成的原因

1.自身原因。中小企業作為市場基礎性的企業主體,其具有規模小、資金少、人員較少,企業內部的人事變動較頻繁的特點。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來源主要包括內源融資和外援融資。內源融資是企業不斷通過生產加工、銷售獲取利潤,利潤投入資本再生產的融資過程,外援融資是企業不斷從外界吸收資金的過程。在內源融資過程中,由於中小企業自身整體社會信譽度不高,技術水平落後,生產銷售的渠道具有局限性,不能夠長期保證投入資金穩定、生產銷售穩定、資金回籠再生產穩定,再加上中小企業眾多,在獲取資源方麵存在較大的競爭,抗擊風險能力不強。從企業的內部管理來說,中小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缺乏長久發展戰略,管理方法相對落後,對於人力資源的利用率不高。財務隨意性強,透明度低,真實性差等原因使企業的社會信譽受到影響,造成中小企業在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時審批較難,這就造成外源融資途徑狹窄且存在較大阻力。

2.金融機構方麵。銀行對貸款成本的考慮及信貸防範加強,與大型國有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存在抗風險能力差,市場競爭力不強,在企業貸款上,中小企業往往貸款額度小,業務量大,貸款的成本高,風險大,銀行在業務操作上就需要花費大量人力,導致很多銀行收緊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盡量避免介入中小企業的貸款。在防範信貸風險上,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收回基層分行的信貸審批權,並且對放貸人員的責任製關係上加強管理,金融機構為了規避信貸風險,不願意介入中小企業的貸款關係中,這些因素都進一步加大了中小企業融資的困難。

3.國家社會經濟方麵。一方麵,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市場對我國產品需求下降,導致一部分以出口為主的中小企業銷售渠道受阻,引發資金鏈條斷裂。另一方麵,國內需求疲軟,中小企業投入資金不能及時回籠用於在生產,造成企業內源性資金短缺。由於國家金融體製問題,在資源配置的源頭限製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在國家宏觀調控過程中,指令信貸大比例落到大型國有企業的名下,優質資源多流向大型國企。銀行渠道的低利率確保國有企業投資成本低,而民間渠道的高利率,使得實業對於中小企業家而言喪失吸引力,把資金從實業抽身投入虛擬經濟,炒房,炒股等,實體經濟前景不容樂觀。另外,在國家財政補貼中,中小企業的財政補貼相對較少。這也是造成我中小企業自身競爭力微弱,市場競爭力不強的外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