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電算化運行環境的剖析
智庫
作者:張雲峰
摘 要: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計算機技術在我國企業中廣泛運用,我國大部分企業都采用會計電算化,隨著會計軟件和會計信息係統在企業中的應用,對外報告在內容和方式上有可能無法滿足會計信息用戶更廣泛的需求和確保對外界報告的及時性。因此,會計的反映職能將有機會得到強化。但是我國會計電算化工作現階段的主要矛盾在於充分發揮IT技術以滿足會計核算和企業財務管理的需要與如何利用IT技術之間的矛盾。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IT技術;財務軟件;內部控製
一、存在的問題
1.企業內部網尚未建立。從當前的國內IT環境可知,尚未建立全麵和高效的企業內部網的企業很多,特別是有的企業在管理人才上本來就很缺乏,也就不具備建立和實施能夠覆蓋企業全麵信息的技術環境係統。
2.財務軟件開發不成熟。從財務軟件和應用水平的成熟度看,財務軟件主要集中在賬務、報表、薪金、固定資產這四大模塊上。相比較而言其他模塊的開發和應用確未得到廣泛的應用。
3.不合理的信息係統應用。很多小型企業的基礎工作尚不是很規範,企業的管理也結合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更沒有先進的管理理念作為指導,很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變革階段。所以針對企業現狀的 IT環境下的信息係統也就提不出全麵合理的需求和開發出全麵合理的信息係統。?所謂信息化,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信息化也不可能是某個部門的信息化,而是整個企業全麵的信息化。當然,要做到支持決策,也不是說采用了一個應用軟件或是建立了一個信息係統就能達到支持決策的目標。
鑒於以上情況,我們從保護國有資產完整、維護財經法規和財務製度的嚴肅性,客觀真實地反映財會信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高度講,當前企業會計電算化運作環境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改善會計環境
針對我國企業會計電算化運行環境中的問題,改善會計電算化運作環境,從而對企業向前發展實施積極影響。
1.強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意識。為企業營造“誠信”氛圍,倡導“不做假帳”,我們要強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意識。“誠信”的缺失,是一件威脅到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重建“誠信”職業道德觀念,需要我們付出長期的甚至幾代人的時間努力。為此,首先是要政府機構及其官員做起表率作用。進而要從法治的角度,根本解決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生活所存在的欺詐與造假成本低廉卻收益巨大的現狀,加大對欺詐造假行為力度的打擊。對於違反“誠信”準則,包括“作假帳”在內的各種欺詐造假行為,無論其是否得逞,無論是否獲得了經濟利益,均應給予嚴厲的處罰,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而對於各種“誠信”行為,則應通過立法的途徑,予以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在全社會倡導“誠信”的風氣。
目前,針對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規範已經相當成熟,而企業內部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規範卻不完善。截止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製定這方麵的職業道德規範來約束企業會計人員。現在比較得到大家認可的是財政部1996年頒布的《會計基礎工作規範》。這個18年前的基礎工作規範要求會計人員“樹立良好的職業品質,嚴謹的工作作風,嚴守工作紀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這同樣作為了我國企業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總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