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汽車貸款在我國發展現狀及風險控製探討(1 / 2)

汽車貸款在我國發展現狀及風險控製探討

智庫

作者:楊淩藝

在當今世界隨著越來越多的汽車行業日益壯大,汽車消費貸款的發展趨勢也越來越迅速,有新數據顯示全世界每年有13000億美元的汽車交易量,然而消費者直接使用金錢的交易量僅占交易總量的30%,而交易總量中通過貸款和租賃融資渠道進行的汽車交易銷售額高達70%,其中通過貸款的汽車交易量是租賃融資渠道進行汽車交易量的3倍有餘,相當於租賃融資渠道進行汽車交易量的4倍。北美洲的汽車信貸業務幾乎占據全球汽車信貸業務的50%,西歐已經取得了汽車信貸業務大約30%。值得一提的是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也包括汽車信貸業務的15%。雖然這個數字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低,但我國在麵對汽車貸款帶來的風險時也必須加緊重視,我們必須注意以下幾點:將風險管理進行透徹的分析和討論,有效地避免汽車信貸風險,清楚地認識到信用交易發展過程中的利與弊。

一、我國汽車貸款的發展現狀

中國金融業與世界金融業的平均水平相比,中國金融業的發展相對比較落後,並且在金融業的開始汽車的金融優勢也沒能得到充分體現。中國的第一個汽車消費信貸業務保險是由太平洋保險公司在上海的分公司於1995年建立的,《分期付款融資購車合同》作為中國的第一例汽車貸款消費業務保險,它是為上海汽車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發放的貸款中提供的保險業務,發放貸款業務的主管單位是太平洋保險公司位於上海的分公司,在接下來的一年中上海分公司上海汽車集團財務公司共售出1125輛車,且貸款金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經過多次成功的研究,許多汽車製造商覬覦汽車貸款這塊豐盛的大蛋糕,其中包括一汽大眾、長安汽車和天津汽車等。汽車公司發放貸款的情況基本上有兩種,第一種情況是向消費者發放的信貸是經銷商自己籌集的資金,這種情況向經銷商還貸款的是消費者,而第二種方法是讓汽車廠商紛紛投入資金,然後償還貸款是由經銷商向汽車製造商還貸。在沒有統一的係統製度和有效係統方式的情況下,這兩種方法的有效性不能達到很好的高度,最後全部被消滅。1998年10月,政府出台的《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開始實施,這項管理辦法的實施帶來了一係列的良性循環,首先銀行開始正式介入個人的汽車貸款消費業務,其次國有四大商業銀行開始向個人進行發放銀行貸款,這種適應時代潮流的改革具有著非凡的意義,它促進了信貸業務在汽車方麵的快速發展。然而在2001年中國政府又允許除了國有四大商業銀行之外的銀行可以辦理汽車貸款業務,這項決定的指出是由於中國銀行的《個人消費貸款指導方針》,它讓汽車貸款業務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兩年之後,在汽車信貸業務方麵隨著以新《保險法》為主要法律的一係列相關管理條例的提出,不但在發展汽車信貸業務方麵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發展空間,而且社會輿論也把其發展空間評估為世界金融行業的最前列。自2004年以來的兩年內,人們對汽車的需求持續穩增長,需求量的增長速已經達到了25%,而這種發展速度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汽車信貸已經在2010年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同時在一般汽車信用交易的幫助下,這些數據仍在擴大。雖然從眼前利益出發汽車信貸取得了成功,但是汽車信貸在不斷增長的市場麵前,信用貸款風險問題越來越明顯。因此相關從業者必須麵對的問題是如何控製貸款風險,相關人員在麵對信貸市場擴張需要盡快解決難題時,必須做好充足準備。

二、中國汽車消費信貸麵臨的問題和風險

1. 承貸能力低。現在,金融機構對完全不守信用的消費者應該製定相應的處罰措施,並且金融機構應該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因為許多貸款購車的工作人員存在承受貸款能力低的現狀,這就增大了汽車消費信貸的風險。事實上,金融機構在麵臨借款人無法歸還消費信貸的問題上,必須找到一個可行的方法,既要完善金融機構巨大的損失又要避免資金短缺的風險,從而切實的維護金融機構的利益和保護借款人的利益。因此金融機構如何最大限度發揮貸款的價值和怎麼收回貸款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如果沒有正確處理貸款問題金融機構極有可能陷入兩難境地。

2.貸款主體具有單一性。限製我國汽車信貸消費發展的原因之一是我國汽車貸款消費的主體具有單一性,缺乏多樣化。目前其他機構在資金來源方麵沒有有效的解決辦法,它們不能有效地發展汽車貸款消費業務,由此造成貸款主體單一性的情況製約了汽車消費貸款市場的穩步發展,此狀況引發了中國汽車銷售融資的份額明顯偏低。就目前的情況看,作為開辦汽車消費貸款的主要機構我國的商業銀行具有調節汽車消費貸款的作用。

3.社會保障體係不健全。目前,我國的金融機構在辦理發放貸款業務時,要核實貸款人的全部資料,我們要充分認識借款人,並且根據貸款人的資料來確認借款人的身份,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驗證借款人是否有能力償還貸款,而且使借款人也能對自己所做的行為負責,通過資料審查我們可以了解借款人是否有穩定收入,這樣金融機構可以有效的規避風險。因為社會保障體係不健全導致金融機構沒有能力去充分了解借款者的還款能力和信譽狀況,並且社會無法提供借款人的信用評級證明給金融機構,這就是當前金融機構麵臨的消費信貸難題。伴隨著科學技術領域的不斷發展,汽車生產廠商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汽車公司通過不斷降低汽車價格的手段,來適應商業公司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