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作者:盧超
實習期雖然隻有短短幾個月,卻是公司對大學畢業生真正的麵試,對畢業生走入社會後角色的轉變、今後工作的選擇等都大有裨益。
大學畢業走向社會,絕大多數大學生麵臨的第一個考驗,便是“實習期”。
這裏所說的“實習期”,是指國內大學設定的“社會實踐學習期”,與其說是一門課程,更像是應試教育中的補缺之路,一來想借助一次短期社會實踐,增強大學畢業生的動手及實際操作能力,二來想借此提高就業率,偏偏此舉的受眾群體畢業生們卻對此不溫不熱,認為機會尚多何須操之過急。
那麼,讓我們一起來揭秘一下事實的真相吧!
一般情況下,能夠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實習崗位的企業,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企業發展迅速。如果企業發展遭遇問題,可能裁員都來不及,又怎麼會提供額外的實習崗位呢!
2.專業對口性強。很多大學生擔心找工作不對口,但實習企業通常都會根據專業,有針對性地招募實習人員。
3.企業人力資源戰略相對清晰。實習企業對自身發展到了何等階段、應該儲備及使用何等人員等都有係統的規劃,若企業尚處於生存期,為求自保隻會聘用經驗豐富的資深人士,也就不會提供實習崗位了。
所以,能夠到大學招募實習生的企業,起碼在生存與發展、人力資源戰略等問題上初步合格,建立有相對完善的用人、育人體製,並已開始進行第二代儲備人才的培養,相對於那些還沒有建立人力資源體製的企業而言,算得上更勝一籌了。因此,對於即將麵臨求職競爭的畢業生來說,這樣的實習機會就不容忽視了。
如何贏得實習機會
“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實際上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所謂“入錯行”,是指是否符合個人願景、性格等主觀因素。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我定位清晰化。
一般來說,營銷類工作可以分為兩大類、七大工種,每個工種都對應不同的性格屬性、能力要求及個人愛好(見表1)。兩大類分別是銷售類與企劃類,其中銷售類又可分為:傳統渠道業務、現代渠道業務、專業型客戶業務等三個工種;企劃類可分為產品人、渠道企業、推廣、市場調查等四個工種(見表1)。
自我定位完成以後,接下來就是麵試前的準備。企業招募實習生,其實就是要找專業對口的儲備人才,所以實習麵試前的準備工作,基礎就是加強對專業知識的了解。事實上,很多畢業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遠遠不夠。最近,在某“211工程”大學招募實習生時,我問了幾個簡單的營銷問題,比如“什麼是4P”、“簡單陳述一下4P之間的組合關係”等,回答讓人滿意的不超過20%。其中一個學生更離譜,我問了幾個問題她均無法回答,就給了她最後一次機會:“請問,市場營銷學是誰寫的?”她堅定地告訴我:“是我們班主任黃老師。”借此也告誡各位畢業生,如果想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專業知識合格。
最後,就是麵試機會的把握。實習麵試的時間最多也就是5分鍾,也就是說,你必須在5分鍾內展現出自己的優勢。這一點聽起來似乎過於殘酷或者有些兒戲,但事實如此,企業沒有太多時間去考察一個人的真實實力,隻能在2~4個小時之內對上百人進行初步評判。所以,麵試時要注意自己的精神狀態,對考官而言,這種狀態直接反映了應試者的毅力和衝勁。
如果你通過了實習期的崗位爭奪戰,祝賀你已經通過了職場生涯第一關的考驗。然而,後麵的實習期才是真正的考驗。
實習期間“習”什麼
實習期雖然隻有短短幾個月,卻是企業對畢業生真正的“麵試”。原因很簡單,在沒拿到畢業證之前,企業並不承認你的學位及能力,僅僅把你當成一個廉價勞動力看待,而且,企業通常會按照1∶1.5的比例進行招募人數預留,也就是說,隻有10個崗位卻有15個人在競爭。顯然,實習生必須在實習期間經過一係列的係統性調整,才有可能在實習結束後成為企業的正式員工。
認識社會,調整心態
對於我們部門的實習生,我必須要向他們講“真實的社會”這一課,這一堂課實在是太重要了。不是所有公司都像電視劇和小說裏講的那麼完美:同事和睦相處、領導體恤下屬、團隊團結一心勇往直前……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不足之處,實習生必須用一顆包容的心去接受這種現實。你可以看不慣,也可以提出改善意見,但不能隻有抱怨,你隻能先適應,並逐步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進行修正。如若不然,企業不會“強留佳客宴王孫”,別忘了,企業是按照1∶1.5的比例進行崗位人員儲備預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