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相對論中提到,龐大的質量會使空間結構扭曲 ,地球的空間扭曲的直接現象是:太陽明明已經落到地平線以下,人們仍能看到其所發出的光芒(當然大氣塵埃的漫反射也是原因之一);若是像黑洞這般有著巨大的質量,空間結構很可能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按照此理論推斷,黑洞的吞噬能力並非完全無限,而是大部分黑洞在X點處擁有或穩定或不穩定,或大或小,或近或遠的所謂“空間折疊門”——蟲洞的存在!
被黑洞所吸引的物質由X點的龐大引力化為比中子更細微的微粒(可能是派克,也可能更小。)由蟲洞傳送至另一個空間,再由與黑洞完全相反的天體——白洞的X點還原成物質。
蟲洞的不穩定性可以由“反質量”加以穩固。
不過當然不會通過自然黑洞進行空間跳躍,不說蟲洞的另一個出口在何方,就連黑洞的大小及壽命都無法弄清,想要安全、穩定、普及化地進行時空折疊跳躍隻能借由人工黑洞來完成。
所謂人工黑洞當然不可能去弄個大型恒星來形成黑洞,成功率多少不說,那樣的黑洞也會如同自然黑洞一樣擁有巨大的引力,就算宇宙飛船擁有極厚極密的納米裝甲和離子護盾,沒被壓扁,其中的人也會在到達X點分解前就被龐大的引力弄成一堆血肉或直接解體成更小(萬有引力,即使在飛船中也會受到同樣影響)。要使人體不受致命的引力影響一方麵要研製更強勁的反引力裝置,另一方麵很有必要在保持蟲洞穩定的情況下縮小黑洞的體積和質量。
而縮小黑洞就是蟲洞對衝理論的精華所在,理論中提出:在一定狀態下,能量和物質的某種性質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例如某件物體達到超光速後,會出現時光倒流的現象,這就是物體所消耗的能量代替了質量改變空間結構的一種表現方式。
說到時光倒流這種現象,不得不提的是蟲洞對衝理論中的一個大膽猜想——進入蟲洞的速度如果和第三宇宙速度(按照相對論的猜想,速度大餘16.7km/s時物體可以脫離太陽係)相差過大,則很可能跳躍到別的時空去,所以跳躍的安全速度在16.7km/s左右,也可以有些許偏差。理論中談到:我們都知道自生存在於三維空間,一維是一根線,坐標可以用一根軸來表示(可以用地球上經度或緯度來說明);二維是一個平麵,坐標是兩根軸(經度及緯度)。而三維是一個立體空間,坐標是三根軸(經度緯度及高度);人們的大腦卻很難想象四維的空間,實際上第四根軸可以用時間來表示(即經度緯度、高度和時間),如果速度超過了第三速度,那麼跳躍時飛船多餘的能量則會使第四軸:時間發生變化,很可能穿梭到未來;若是跳躍的速度不夠,則在跳躍地點不變的情況下(其他三軸不變)抽取第四軸的能量,則會回到過去。
不過這個研究小組並沒有把這個穿梭時空的成果公布,而是把結論改為無法正常折疊跳躍,很可能船毀人亡——更改未來還好些若是將曆史破壞很可能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不如由他們直接從源頭遏製好了。大部分科學家還是非常有原則的,若是負麵的發明,還不如不公諸於世。
創造微型黑洞需要蘊含龐大能量的能源,據計算,需要的舊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等資訊化時代所使用能源。)以星係總存儲量計算,而所需要的核燃料也由恒星中氫的總儲量計算,至於反物質原料~你不會想有一個隨時會爆炸的折疊跳躍門吧。而人類在大麥哲倫星係卻發現了一種蘊含極度龐大能量的晶石,被命名為泰伯利亞,正好用來替代黑洞龐大質量。
隨著折疊跳越門地出世,人類的第二殖民時代到達,人類的足跡遍布了大半個銀河係,武力強大到沒有種族能媲美,人口數量在不斷地創造曆史,豐富的資源取之不盡。
當然人類的貪婪是無盡的,為了爭奪唯一擁有泰伯利亞晶礦的臨近兩個星係——大小麥哲倫星係,人與人之間戰爭終於開始了,為了壟斷折疊跳躍門的材料,利益集團們開始驅動著自己的戰爭機器互相傾軋,國與國的聯盟、背刺層出不窮,戰火不斷,民不聊生,勢力的崩潰和崛起同樣迅速,一個星係可能在一天之內易幟,第二天又換一位主人~~第四次世界大戰的陰影籠罩在每個人的心中,在激光武器的照耀下,一排人就可能隨隨便便地氣化消失,一艘載有上萬甚至數十萬人的戰艦無聲地沉沒。
近百年的時光使人類減少了近一半數量,青壯幾乎絕跡——似乎看準了時機,能與人類匹敵的外文明出現在人類的視野中,並開始對人類發動全麵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