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價為例淺析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
理論與實踐
作者:史曉穎
【摘要】隨著房價的持續升溫,人們開始研討如何讓房價回歸理性。有的人假設房價會出現大幅度的下跌,但是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這是不現實的。通貨膨脹是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的一種經濟現象。其表現是,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那麼,本文就業房價為例,談談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
【關鍵詞】通貨膨脹 房價 窮人 富人
一、中國的經濟形勢
當季節性蔬菜廉價至幾分錢一斤仍無人問津隻能爛在田間地頭時,耐儲的薑蒜正在規模龐大的冷庫裏待價而沽,十元左右一斤的天價薑蒜考驗著國人的忍耐力:吃還是不吃?
價格隻有國內市場一半的國酒茅台,以有悖常理的國內外價格倒掛,讓人怎麼也想不明白,到底是茅台過剩低價傾銷海外?還是茅台緊缺身價看漲?
2010年11月,盡管中國買家在英國以5.5億元天價拍下乾隆瓷瓶至今尚未付款,但缺少誠信的中國炒家還在蘇富比鬧出“世紀大笑話”,將估價800到1200美元的瓷瓶炒高到1800.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億元),足足高出2萬多倍,上演中國人傻錢多的炒作劇。
溫家寶總理感歎“通貨膨脹像老虎,放出來就很難再關進去”後不久,中國消費者就湧入商場超市將貨架上的肥皂、洗衣劑、洗發水搶購一空時,宣泄他們對通脹的恐慌。
一邊是財富擁有者在資產泡沫化的盛宴中瘋狂攫取,一邊是囊中羞澀者在通貨膨脹侵蝕下被剝奪。在窮人補貼富人的中國財富二次分配中,完成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兩極分化。
2010年,中國貨幣超發43萬億元的報道,讓人看出了中國通脹的根源。據報道,去年9月末,中國廣義貨幣餘額M2已達69.64萬億元,以前三季度GDP達26.866萬億元計算,超發貨幣將近42.774萬億元。同期,美國的GDP是14萬億美元,廣義貨幣供應量M2貨幣是8.7萬億美元。當時我國的M2是GDP的1.8倍,而美國隻有0.6倍,日本、韓國不過是1倍左右。
一邊是歐佩克油價4日達到111美元,一邊是國家發改委緊急通知從嚴懲罰電煤“變相漲價”;日化巨頭剛剛發出漲價的預警,國家發改委就施壓聯合利華暫緩漲價。但在今年國務院發布史上最嚴厲的“國八條”房地產調控措施後,截至3月31日,全國608個城市(共657個城市)公布的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製目標,除北京“穩中有降”,重慶提出確保雙職工家庭7年能買房外,目標全部上漲,都含蓄地與GDP與居民可支配收入掛鉤,漲幅都在10%上下,這等於變相發出了樓市漲價令,給出的上漲幅度遠超出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製在4%左右的目標。
也許地方政府公開唱漲房價的底氣在於2011年M2增幅目標16%,即預期中央政府將繼續開動印鈔機給貨幣池摻水10萬億元以上。上世紀90年代中期,宏觀調控下的中國大地曾經遍地爛尾樓。可以想象,建設大躍進下的當下中國,一旦關閉印鈔機,一場資本遊戲將戛然而止,大量爛尾工程將重現中國大地,這也許是地方政府不願意房價下跌的真正原因。
在國人的記憶中,曾有一袋錢買不到一袋米的慘痛經曆,許多人明白鈔票不過是一張紙,貨幣超發不過是一場財富再分配遊戲。在賬麵財富普漲的全民狂歡中,許多人將被拋進財富縮水的冰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