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小額信貸在非政府組織的發展和前景
理論與實踐
作者:李夢瑤
【摘要】本文主要闡釋了公益性小額信貸作為一種創新型金融服務模式,依托於非政府組織,在消除貧困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的作用,分析了其當前麵臨的問題並針對其發展方向提出了若幹建議。作為獨立於政府機構外的非政府組織近年來在彌補公共政策落實上的不足以及建立普惠性金融體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由於非政府組織自身的限製以及其社會目標和經濟目標上的明確界限使公益性小額信貸的發展麵臨挑戰。本文同時指出,隻有克服這些挑戰才能使公益性小額信貸更好地為欠發達地區提供金融服務,推進普惠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公益性小額信貸 非政府組織 金融服務 普惠金融
一、公益性小額信貸在中國的現狀
公益性小額信貸是一種麵向城鄉低收入人群的創新金融服務形式。當今的小額信貸往往起源於非政府組織,大多以消除貧、促進經濟發展為宗旨,以創新的金融理念結合實際需求,開展服務於弱勢群體的經濟社會活動。因此非政府組織是小額信貸的先鋒和開拓者,而公益性小額信貸既是一次金融服務的全新嚐試,同樣也是一次扶貧工作模式的創新。據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的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內地存在的非政府小額信貸組織總數在100家左右,金融服務額度總量接近10億元,有貸款餘額的客戶約8萬人。
目前小額信貸的資金主要來源有幾個方麵,主要包括社會捐款、國際組織或金融機構的資金或貸款。中國的公益性小額信貸當前麵臨的最大製約因素就是缺乏充分、穩定的資金供給。
公益性小額信貸與一般商業信貸相比,在扶貧和優化資源配置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一)不以贏利為目的的社會價值
非政府組織,作為獨立於政府體係之外的機構,在經濟社會的諸多方麵彌補了公共服務體係的不足,近年來在許多國家地區有了顯著發展。將不以贏利為目的的公益性小額信貸與非政府組織的結合是經濟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實際需要。
(二)彌補了傳統金融市場的缺陷
中國的很多地區由於社會和曆史原因,缺乏科學有效的技術支持和服務。農村信貸長期以來具有高成本性、高風險性和低收益性的特點,投資回報率低,傳統的農村扶貧貸款是很多金融機構不願意涉足的領域。公益性小額信貸的推出擴寬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麵,在創新完善農村信貸模式和製度方麵起到先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