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街道精細化管理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應用探討(1 / 2)

街道精細化管理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應用探討

區域經濟發展

作者:孫玲

【摘要】街道精細化管理始終是社會中的熱點問題,該問題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各地方越來越重視街道精細化管理問題,為此中央還頒布了一係列相關政策法規,用於加強街道精細化管理,規範街道精細化管理行為。中央曾多次強調:“以十二五規劃為切入點,全麵認識到加強街道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性,各方協調一致切實落實好街道精細化管理活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動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發揮積極效應。

當前,我國各地方政府為響應中央“大力加強街道精細化管理”的號召,相繼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及物力資源,積極探索街道精細化管理新思路、新舉措、新機製。實踐表明,為實現加強街道精細化管理,規範街道精細化管理行為這一目標,需要圍繞“服務線”、“發展線”及“共建線”等方麵進行。

【關鍵詞】街道經濟 精細化管理 區域經濟

一、“服務線”:減輕街道負擔,促進街道回歸服務本位

街道精細化管理職責主要由街道辦事處承擔。通過走訪實際調查可發現,街道辦事處通常僅由幾名職工組成,但其所承擔的事務便高達100項之多,由此可見街道辦事處麵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這樣以來勢必難以真正意義上實現街道精細化管理。為解決這一問題,確保街道辦事處更好開展街道精細化管理活動,為采取有效措施減輕街道負擔,促進街道回歸服務本位:(1)“減負”回歸。以“人財物匹配、責權利搭配”原則為指導,對所有事務進行合理分類,之後有針對性分配至相關下級部門。同時,在辦事處增設“一站式”服務大廳,實現對信訪、民政等各項事務性工作與街道辦事處分離開來,交付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予以處理,這樣以來便能夠大大減輕街道負擔,使其具有更多的時間、精力開展街道精細化管理工作;(2)“貼心”服務。要求街道辦事處結合自身實際狀況,積極組織開展下述工作:一是推行“小額擔保貸款”工程,給那些信譽良好、思想積極向上的失業人員提供創業資金支持,從而給予廣大失業人員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積極推行“扶貧救助”工作,根據居民收入狀況提供相應物質幫助,保障低收入階層居民最低生活水平。除此之外,街道辦事處還可組織籌集善款,將所籌集的資金用於建設養老院、學校等,盡可能為老人、學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3)“歸零”管理。實行“歸零管理”工作機製,依據“過程清楚、責任明確、有效管理、嚴肅處理、舉一反三、完善規章”標準管理相關矛盾糾紛事務,如此切實將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發展線”:明確各項經濟社會發展任務,持續提升社會管理基礎保障能力

街道辦事處始終堅持“為居民辦實事、辦好事”原則開展各項事務,所以通常依據群眾滿意度指標衡量街道辦事處業績。為推進街道辦事處長期發展,需要明確各項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不斷提升社會管理基礎保障能力,具體舉措表現為:一是樹立良好的形象。積極組織推行“凝心聚力,服務群眾”活動,保證街道辦事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工作觀,同時,加強街道辦事處各部門監管,規範街道辦事處各部門業務行為,切實營造高效廉潔的良好工作氛圍;二是保障實力。資金、政策等方麵是街道辦事處開展街道精細化管理的重要保障,所以既需要上級部門製定相關政策法規,為開展街道精細化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又需要上級財政部門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為開展街道精細化管理提供驅動力;三是群眾之上。街道辦事處直接麵向群眾,感知群眾的疾苦冷暖,因此要求街道辦事處在開展各項業務活動時始終做到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確保將黨中央給予的溫暖傳遞到各居民手中,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街道辦事處高效性價值,不斷增強居民對其歸屬感、信任感。

三、“共建線”:集中合理配置轄區資源,發揮各組織優勢,塑造共駐共建、共享共贏局麵

各轄區內均具備大量的資源,其中相當一部分資源正處於閑置狀態,所以需要相關部門將這些資源有效集中起來,之後統一合理配置,與此同時,還需要協調好各組織之間協作關係,切實塑造共駐共建、共享共贏良好局麵。一是人力共享。街道辦事處可邀請駐區機關中層幹部擔任相關管理職務,進一步加強轄區違法建設,建造良好外部環境;二是財力共享。街道辦事處推進聯動共建和社會管理相機結合,依托於共建組織財力優勢開展多項活動,如購置健身器械設備、施行扶貧工程等;三是和諧共享。建立多方溝通交流平台,借助該平台加強居民與各方溝通、交流,以緩解居民與各方的矛盾糾紛,如此保證居民與客商、投資者和諧發展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