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金融發展的差距、優勢與創新
區域經濟發展
作者:張維
【摘要】大同市位於山西省北部,以“北魏京華、遼金陪都、明清重鎮、現代煤都”著稱於世。晉中市位於山西省中部,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厚的曆史文化遺存名揚國內外。兩市人口、麵積、資源稟賦相近,而且經濟總量也相當。但兩市相同的經濟基礎卻有著不同的金融發展水平。本文通過大同市與晉中市金融發展的比較,尋找並分析大同市金融創新的差距和優勢,以期為大同市金融發展提出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大同市 比較與發展 金融創新
一、大同、晉中兩市經濟金融基本情況
(一)兩市經濟發展水平
大同市國土麵積1.4萬平方公裏,人口335萬,轄7縣4區共11個行政區劃。晉中市國土麵積1.6萬平方公裏,人口325萬,轄1市1區9縣共11個行政區劃。兩市同屬山西省煤電開發為主導的資源型城市,人口、麵積、資源稟賦相近,產業發展瓶頸相同,兩者有著較強的可比性。
從2012年經濟數據看,大同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31億元,同比增長10%,低於晉中0.2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19億元,同比增長13.4%,低晉中0.3個百分點;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191億元,同比增長17.6%,低晉中0.5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5642元,同比增長14.3%,低晉中0.5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82元,同比增長13.6%。上述5項指標,除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項指標領先外,大同市其他經濟指標無論總量還是增速,均落後於晉中,但差距不是很大。
(二)兩市金融業發展水平
從上表金融業發展總體情況來看,大同、晉中金融業發展水平相當,並各有千秋。大同較之晉中,金融總量較大,人均金融資產高於晉中。但銀行體係的資金利用率較低,存貸比低於晉中。
二、大同市較晉中市金融發展的差距
雖然從表象上看,大同、晉中兩市金融發展水平相當,但從深層次分析,大同市在金融創新上還是落後於晉中市,這一點可以從金融市場發展的程度上看出。到2012年底,大同市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13家,保險業金融機構27家,證券業金融機構2家,小額貸款公司52家,擔保公司18家,農村資金互助社1家,尚無村鎮銀行、股權投資管理公司、投資基金進入,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規模不超35億元。而晉中市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15家,保險業金融機構24家,證券業金融機構4家,小額貸款公司43家,擔保公司39家。另有6家村鎮銀行、3家股權管理公司、2家私募基金,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近60億元。在融資主體的多元化和融資渠道的多樣化上,大同市均落在了晉中市後麵。分析金融創新產生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是缺乏推陳出新、敢為人先的意識和勇氣。金融創新是一個“思變、求變”的逆向選擇。從某種程度上講,謀劃金融創新,勇氣要比智慧更加重要。晉中之所以能推出一係列金融創新的大舉措,正是得益於敢試敢為的創新勇氣。
二是缺乏及時捕捉政策紅利的能力。長期的產業鎖定、金融鎖定效應,造成各級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活用金融、用活金融的意識不足,在金融改革與發展的機遇來臨時,錯失了機會。比比如,在村鎮銀行的發展上,大同也是錯過了最佳政策機遇期。目前全省共有村鎮銀行22家,晉中有6家,涉及民間資本3.54億元,而大同還處於試辦起步階段。
三是缺乏鼓勵金融創新的優惠政策。大同市對涉及金融創新的激勵或優惠政策製定不多,或者現有的政策也沒有執行到位。例如,大同市於2010年曾推出了“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管理辦法”,但目前未付諸實踐。為扶持小額貸款公司健康可持續發展,晉中市政府對小額貸款公司2009年至2013年的市縣兩級營業稅、所得稅實行“前兩年全額返還,後三年減半返還”的優惠政策,僅2011年就返還969.2萬元。大同市尚未實行類似優惠政策。另外,為提高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實力,晉中市鼓勵小額貸款公司從銀行拆入資金,目前已從銀行融入資金3.5億元,企業融入資金1.75億元。而大同市僅有華北星小額貸款公司在2012年6月融入國家開發銀行資金5000萬元。
四是金融創新載體薄弱。與晉中相比,大同市縣域經濟落後,金融發展水平也較低,製約了金融創新步伐。如截至目前,晉中的靈石、壽陽、榆次區3家農信社已成功改製為農商行,引導7億元資金進入縣域金融,而大同目前隻有南郊聯社1家改製為北都農商行,其主營業務還需要依附城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