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部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統計研究(2 / 2)

三、實現居民收入協調發展的途徑

(一)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自從1990年以來,陝西省的居民收入差異一直在不斷拉大。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並高度重視這一現實狀況,牢固樹立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切實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如果在經濟發展中隻重視效率,而忽略公平,雖然在短時間內能加快經濟的發展速度,經濟發展總量得到提高,但這樣勢必會埋下一些隱患,嚴重的還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全穩定;反之,若在此過程中隻一味強調公平,而沒有考慮到效率,將嚴重挫傷個人或地區努力發展本地經濟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到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必須在公平和效率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中公平和效率之間的關係,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加強區域間的合作,不斷促進本地經濟的快速與和諧發展

陝西三大地帶之間的經濟發展呈不平衡狀態,地帶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較大,對全省總體區域經濟差異的影響也是比較顯著的。鑒於此,各地區應加強溝通互信,采取有力措施,加強關中、陝南、陝北三大地帶的交流與合作,從而實現各個地區互惠互利、優勢互補、長期合作、共同發展。在過去的五年裏,陝西提出並實施了“民生八大工程”和“富民強省十大民生工程”。在全國率先將民生工程列入財政預算,將新增財力的80%用於改善民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245元,基本翻了一番;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28元,翻了一番多。

(三)盡快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差距

陝西城鄉居民收入比持續多年不斷拉大,農民相對越來越“窮”。為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十一五”時期,陝西啟動實施農民增收七大工程,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52元增長到4105元,年均增長14.9%,高出“十五”時期7.2個百分點,高於同期全國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2010年陝西省農民增收渠道實現多元化,農民人均年純收入4105元,較上年增加667元,增長19.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5元,較上年增長11.1%。陝西省城鄉居民收入比從2009年的4.11:1降至2010年的3.82:1,城鄉收入比例在多年持續擴大後首次縮小。

(四)完善社會保障體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進一步完善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提高城鎮居民的最低工資,適時提高城鎮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失業養老保險、教育優撫待遇等各項社會保障標準。必須重視收入差距擴大的問題,通過稅收和財政轉移支付等手段來協調地區、行業和不同階層之間的分配關係,擴大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實現全省城鎮居民收入的共同增長。

參考文獻

[1]李忠民.陝西省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實證研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6.

[2]陝西省統計局.陝西統計年鑒(2010)[G].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