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統計研究
區域經濟發展
作者:宗曉燕 林建惠 黃斌
【摘要】陝西省是西部地區人口和經濟大省,其居民收入水平狀況對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居民收入差異水平直接影響著社會和諧發展進程,因此,研究陝西居民收入差異的變動趨勢,對促進當地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居民收入 基尼係數 分析
居民收入差距問題是製約我國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關鍵問題,陝西作為西部地區人口和經濟大省,其居民收入水平狀況對西部乃至全國的經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現在,陝西經濟實現了高起點開局並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經濟社會建設取得了新的突出成就,城鎮居民生活質量全麵提高,人均消費性支出增幅較大,恩格爾係數下降等。同時,我省的城鎮居民收入方麵也存在問題,如收入差距繼續擴大以及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長緩慢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配合國家促進內需、啟動市場的政策,我省也出台了一係列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費環境、刺激消費需求的配套措施,城鎮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層次逐步提高,新的消費熱點正在醞釀,但距離全麵啟動消費需求尚遠。
一、陝西省居民收入差距現狀
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判斷,經濟學常用基尼係數來衡量,即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於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一般認為基尼係數應保持在0.2~0.4之間,低於0.2社會動力不足;高於0.4,社會不安定。我國改革開放前的基尼係數為0.16(是絕對平均主義造成的),2007時已經超過警戒線0.4達到了0.48,但是在目前基尼係數已經是超過了0.5。根據《陝西統計年鑒》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相關數據計算,在過去10年間,陝西城鎮基尼係數上升了4.7%,而農村基尼係數上升了5.5%,農村收入差距增長的速度明顯超過城鎮。
二、陝西省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原因
(一)自然條件原因
自然條件是一切經濟活動賴以進行的物質基礎。陝西關中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西安市交通四通八達,形成的“米”字形交通骨架,是我國內陸最大的交通樞紐。陝北地理條件較差,交通閉塞,經濟發展水平一直較低,但是陝北擁有豐富的煤炭、石油等自然資源,陝北在全省的經濟比重不斷提高,2004年一躍成為人均GDP最高的地區。陝南地區氣候濕潤,物產豐富,但同樣地理條件較差,山區多,交通不便。這些給當地居民收入的增長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二)產業結構
關中地區是整個陝西最主要的工業區,也是西北最大的製造業基地,工業基礎較好、實力較強。近年來陝北地區工業增長迅速,2010年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達76.7%,高於全省29.4個百分點。陝北能源開發和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成為陝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動力。同時,陝北地帶第二產業比重近幾年大幅度上升,第二產業的比重已經超過了關中地帶。對於第三產業而言,關中、陝北、陝南三個地帶都在持續增長,在三者中關中地帶的增長幅度最大,已經成為影響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三)勞動力素質
決定勞動力素質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均受教育年限,關中地區的受教育年限較長,經濟增長的速度也較高。關中地區2008年的人均受教育年限為8.42年,1990~2008年GDP的年增長率高達17.36%;而陝南地區的人均受教育年限為7.41年,明顯低於關中地區,因此GDP年增長率隻有13.49%;而陝北地區雖然人均受教育年限也較低,但是由於煤炭等礦產資源豐富,固定資產投資率的不斷上升,特別是當國家提出建設國家能源化工基地以後,GDP的年增長率也較高。因此,可以看出,人力資本越高的地區,經濟增長率越高,居民收入增長幅度越大,收入增長率與勞動力素質呈正比關係。陝西省區居民收入差異不斷擴大也正是由於人力資本差異所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