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私營企業跨國投資風險控製研究
企業論壇
作者:謝淑青
【摘要】2000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海外市場,其中私營企業跨國投資規模也越來越大。文章就私營企業跨國投資現狀、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進行了分析,並對私營企業跨國投資風險控製方麵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私營企業 跨國投資 風險控製
一、中國私營企業跨國投資現狀
經過30餘年改革開放,特別是實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20年以來,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企業已成為我國市場經濟活動中的主體,而私營企業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統計,截止至2013年3月底,我國內資企業總數量達1331萬戶,其中私營企業占82.4%,私營企業對GDP的貢獻率超過60%。
我國改革開放的曆史,也是我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體係的曆史。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竭力吸引外資以增強國家經濟實力。21世紀以來,特別是2004年國務院頒布《關於投資體製改革的決定》後,越來越多企業“走出去”投資海外市場。據商務部統計,我國目前已經在全球177個國家、地區投資企業13000餘家,跨國投資累計達3000多億美元,目前私營企業海外投資規模已占我國海外直接投資總額的30%,據Zero2IPO Research Center統計,2009至2012年上半年,我國企業跨國投資並購交易265項,其中45%的項目由私營企業完成。
二、中國私營企業跨國投資存在的問題和風險
(一)跨國投資項目收益偏低
2004年以來我國共有14家企業跨國投資項目發生巨額虧損,累計虧損金額達人民幣950億元。有學者預計近兩年內的海外新投資項目在未來5~10年間,將有50%發生虧損。投資收益偏低,虧損者居多,是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的問題點,私營企業也不例外。例如:2004年TCL集團收購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三年內虧損40億元,並且在2010年遭受超5億元的巨額索賠。同樣是TCL集團,其收購阿爾卡特手機業務一年後即虧損2.58億元。
(二)投資項目遭遇資金瓶頸問題突出
資金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血液,由於我國私營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企業規模不大,在開展跨國投資時,遇到的最多的問題是資金,具體表現在投資項目缺乏資金支持,融資渠道少、融資成本高、融資期限較短、融資條件苛刻。目前私營企業及個人貸款僅占中國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的1.7%,其中針對跨國投資項目的貸款比例更少。中國金融機構在貸款業務中,仍傾向於國有企業,同樣的項目私營企業獲得資金的難度和條件要高得多。
(三)缺乏跨國項目經驗和管理人才
私營企業海外項目管理經驗欠缺,在風險管理和投資項目評估能力方麵欠缺,具有國際運營經驗的人才不足。一些私營企業的海外並購帶有一定的盲目性、無序性和隨意性,缺乏相應的戰略性指導和規劃。未能對東道國的政策法規、民族文化意識形態以及工會等方麵的影響進行全麵了解和掌握,未能完全理解和掌握與跨國投資交易相關的重要信息、投資交易手續和步驟,沒有充分認識中外財務製度不匹配,造成投資項目評估不當等一係列問題。
(四)企業海外形象一般
我國私營企業在跨國投資時經常會遇到來自當地政府、工商界的阻力,甚至民眾反對。例如,2012年浙江青年汽車集團出價比競爭者高30億瑞典克朗競購Saab Auto Group資產,結果失敗。依據2012年KPMG對海外人士訪談統計,國外消費者普遍認為中國企業產品質量低、中國企業不按當地商業慣例做事等負麵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