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企業內部控製 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財會園地
作者:萬曉燕
【摘要】內部控製是防範企業財務報告錯誤和舞弊行為的第一道防線,也是保證企業財務報告真實、完整的內在機製。因此,在當前企業會計標準和內部控製製度建設已經比較完善的情況下,從加強學習宣傳提高思想認識,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堅持年度財務報告需依法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入手,建立並嚴格執行內部控製製度,使企業的會計信息置於嚴格的內部控製之下,從各個方麵強化控製,以確保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製 會計信息質量 加強 提高
在產業信息化步伐加快的今天,企業信息尤其是會計信息日益成為宏觀經濟調控和微觀經營決策的必要條件。因此,加強企業內部控製,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實課題。
一、加強企業內部控製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充分性
(一)必要性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應當編製財務會計報告,向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在內的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於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因此,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各方,特別是企業管理層自身更是十分關注財務會計報告所提供的信息質量。2011年10月8日財政部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第二十一號檢查結果表明,大部分企業內部控製體係健全有效,較好地執行了《會計法》和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核算較為規範,會計信息質量逐步提高。但檢查也發現,仍有部分企業執行《會計法》和企業會計準則不到位,在內部控製、會計核算、繳納稅款等方麵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
檢查公告列舉的問題主要有:一是部分上市公司存在未有效執行會計準則、財務管理不規範、會計基礎工作較薄弱、信息披露不充分以及違規使用募集資金等問題;二是部分房地產企業存在銷售收入不實、多計成本費用、少繳或遲繳稅款等問題;三是部分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出於業績考核達標、獲取銀行貸款等目的,有意粉飾財務報表,少數企業還存在違規發放補貼、偷漏稅款等問題;四是部分企業內部控製不夠健全,存在隨意調節利潤、以假發票報賬、私設“小金庫”、侵占國有資產等違規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在相當一部分中小型企業裏,內部控製更為薄弱,有的隻是為應付審計而在形式設置了一個製度,有的甚至連形式也沒有,會計核算隨意性很強,財務管理若有若無,在企業主的授意下,會計作假現象十分普遍,會計信息質量低下,嚴重幹擾了會計信息使用各方在進行決策時對會計信息的要求。因此,進一步重視建立健全內部控製體係,使會計信息質量在更加完善可靠的內部控製機製的監控下產生已經成為必須。
(二)可能性
如果說,在改革開放初期,由於會計改革的滯後,規範會計核算沒有剛性的標準可以參照;如果說,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我國已經有了如“兩則兩製”那樣的新會計標準體係,但由於改革步伐的搖擺不定,還不能很好地以此為準繩進行規範性的會計核算,會計信息質量欠佳有著不容忽視的製度因素,那麼自2006年開始,我國已經有了高質量的企業會計準則體係,會計信息質量有了比較剛性的準繩,從而徹底消除了造成會計信息質量不高的製度性因素。同時,會計核算軟件的開發成熟,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深入,為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基礎。因此可以說,規範並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已經具備了可能性。
(三)充分性
保證企業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是企業內部控製的目標之一。縱觀現實中的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內部控製的失控。內部控製基本規範和各項運用指引,設置了一係列科學的控製程序,完全能夠據以保證控製目標的實現。也就是說,企業通過建立健全內部控製製度,可以使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置於嚴密的控製之下。企業在運行中由於主觀或客觀原因,容易發生偏離規範現象,而這些偏離規範的現象最終必然會使會計信息偏離實際,對信息使用者產生誤導,此時內部控製就會發出警報,就會將其阻止在萌芽之時。由此可見,內部控製製度與會計信息質量有著內在的、有機的聯係,加強內部控製,對於保障會計信息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