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人口較少民族(基諾族)發展的實踐及思考
工作研究
作者:馬詠洪
前言
本論文所稱人口較少民族是指全國總人口在30萬人以下的少數民族。據統計,2012年末西雙版納州2個人口較少民族總人口7.2萬人,其中,基諾族2.37萬人、布朗族4.82萬人。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對扶持人口較少民族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實行“小民族、大政策,小民族、大扶持,小民族、大發展”的特殊政策。近年來,人行西雙版納中支充分發揮基層央行職能,實踐和探索金融支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的路徑和措施,並取得積極成效。
一、西雙版納州基諾族發展概況
基諾族是西雙版納獨有的人口較少少數民族,基諾族自稱“基諾”,意為“舅舅的後代”。1979年經國務院批準確認為基諾族,是雲南八個“直過民族”之一,2012年末基諾族總人口23672人,主要分布在景洪市6個鄉鎮,主要聚居在景洪市基諾鄉,基諾鄉的基諾族人口占基諾鄉總人口的約96%,占全州基諾族總人口的50%。基諾族主要糧食作物是穀子和玉米,農民增收主要經濟作物是橡膠、茶葉、砂仁,其他家庭收入來自特色民俗旅遊項目——“基諾山寨民俗旅遊風情區”。由於自然和曆史等原因,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較低。基諾族在加快發展的進程中還麵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貧困問題突出,發展差距仍然較大;二是基礎設施不完善,瓶頸製約仍然存在;三是缺乏產業支撐,群眾收入仍然較低;四是社會事業發展滯後,民生問題仍然突出。
二、金融支持基諾族發展實踐
“十一五”以來,結合國家對基諾鄉進行綜合扶貧開發和資金扶持政策,人行西雙版納中支積極探索財政資金和信貸資金“捆綁式”投入機製,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基諾族群眾及基諾族聚居區小企業發展及基礎設施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促進了基諾族生產發展和生活改善。“十一五”時期以來,基諾鄉農民純收入由2005年的1881元增加到的2012年7427元,農民收入實現翻兩番,貧困發生率由2005年的49.9%降至2012年的22%。
一是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和調節信貸資金投入基諾族聚居區農村經濟發展。“十一五”以來,人民銀行累計投入支農再貸款1.86億元,引導農村信用社加大對基諾族農戶種植、養殖業的信貸支持,截至2012年末基諾鄉農村信用社涉農貸款餘額達7000萬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長6.5倍。加強信貸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配合,引導農村信用社對144戶基諾族農戶發放支持“滇南小耳豬”養殖貼息貸款72萬元,地方財政貼息15萬元,促進了特色養殖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二是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努力改善基諾族聚居區小企業融資服務。指導、推動農村信用社加強和改進小企業的信貸服務,針對橡膠加工小企業的資金需求特點,推出“按月滾動循環貸款”產品,支持製膠企業收購基諾族等少數民族農戶的乳膠、幹膠;推出“商戶聯保貸款”,支持個體工商戶收購基諾族等少數民族農戶的農副產品;鼓勵加大對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支持小企業吸收基諾族等少數民族農民工,支持農民拓寬增收渠道。圍繞基諾族主要增收產業——天然橡膠產業,大力組織推廣林權抵押貸款業務,自2009年以來對基諾族農戶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100多筆、金額1600萬元。截至2012年末基諾鄉橡膠種植麵積達18萬畝,比“十一五”期末增長1.9倍,年幹膠產量逾4000噸,帶動了基諾族農民收入大幅增長。
三是推進農村信用體係建設,改善基諾族聚居區融資環境。政府領導、人行組織、金融機構參與,以“三信”建設為平台,以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為載體,紮實推進少數民族聚居區農村信用環境建設,切實改善農民融資環境。截至2012年6月末基諾鄉農村信用社建立基諾族信用農戶2400戶,占基諾鄉基諾族農戶數的88%,基諾鄉基諾族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餘額達4731萬元。
四是加快推進農村支付環境建設,切實加強和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人民銀行以組織推廣惠農支付服務為切入點,切實改善農村支付服務環境,2010年全麵實現全州各鄉鎮金融服務機構全覆蓋;2012年新設惠農支付服務網點212個,實現惠農支付服務網點鄉鎮全覆蓋;大力發展銀行卡,通過“惠農一折通”、金碧銀行卡發放政府財政補貼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