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家”相伴到老時
品情
作者:路來森
在我的記憶中,父親和母親這一生,是一直伴隨著吵架的。
早年的吵架,也許是因為日子的貧窮。大集體時期,我們家人口多,父母之外,我們兄妹五人,再加上祖母。八口之家,隻有父親是一整勞力。靠掙工分吃飯的歲月,我們家自然是窮困艱難。於是,父母就常常因雞毛蒜皮的事,或者衣食朝夕無著落而大吵。當然,還有另一原因,就是父親性格的獨斷專橫、重男輕女。一切都是自己說了算,毫無商量的餘地,母親稍一抗議,就會暴力加身。
所以,我們私下裏認為:父母不是一對夫妻,而是一對冤家。如果一天不吵架,就不像是在過日子。
奇怪的是,我們兄妹都成人之後,父母衣食無憂,卻仍然在吵架。隻是強勢的一方發生了變化,似乎更多的是我的母親“仗勢欺人”——依仗著我們這些孩子的固有偏袒,父親在吵架中,則常常落於下風。母親多病,我們又都在外工作,所以,伺候母親的事情就落在了父親身上。父親為母親做飯熬藥,盡心備至,卻也仍然免不了“遭遇”母親的責備,責備不足,就哭訴從前所受的父親的氣。這使得父親很狼狽,也很無奈。
我們更是無奈,覺得老夫妻之間,真的是缺少“愛情”。
直到這一次,母親病至垂危。醫院已沒有辦法,我們把母親從醫院接回家,靠吸氧維持母親的生命。看到奄奄一息的母親,父親竟是垂淚不止。連著幾天,母親都處於昏迷狀態,我們守在身邊,靜靜地等待著。一向毫無“浪漫”之意的父親,這一天,忽然走到躺著的母親身邊,在母親的額頭上吻了一下。讓人驚訝的是,昏迷中的母親,臉上竟然露出了微微的笑意。我們麵麵相覷,覺得這真是心靈相通。
那天中午,我們兄妹幾個在外間吃午飯,隻有父親在內間守著母親。忽然,聽到內間傳出喃喃的低語聲。我們立即停止了吃飯,側耳傾聽,竟是父親在說話:“哎,你快好了吧,快好了吧,你走了,誰跟我吵架啊,剩下我一個人怎麼辦?”
我們無語,但每一個人心中,都明白:父親是深愛著我們的母親的。
奇跡出現了。我們的母親竟然起死回生,從昏迷中醒了過來。隻是頭腦仍不清醒,不斷地說著“胡話”。這樣反複了幾次,每次醒來,父親都趕緊跑到母親身邊,呼喚母親,母親卻一直不應。我們大多認為是“回光返照”現象。這天中午,母親又醒來了,父親趕緊伏在母親身邊呼喚。母親突然說道:“別在身邊嚓嚓(打擾)我。”我知道,這次,母親是真的醒來了。果然,第二天,母親就能認出守在她身邊的人了。第三天,母親醒來,竟然要求吃飯。我們趕緊將母親攙起,給她喂飯。她卻不吃,而是看看周圍,問道:“你爸吃了嗎?”父親趕緊伏到母親身邊,連連說道:“吃了,吃了……”我們看到,父親淚如雨下。
母親一天天好起來。這一天,我們都圍在母親身邊閑話。父親感慨地對母親說道:“好好養病,我不能少了你這個伴啊。”母親點點頭,一臉的笑容。
或許,愛,會有多種表達方式,對於我的父母來說,“吵架”則是他們最好的愛的表達。方式雖然特殊,但少了任何“一半”都是不可以的。
選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