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現在是百業待興,而且目前為止,能夠參與建設的隻有他一個人而已,勞動力遠遠不夠。為了多塊好省地建造飛船,華夏需要一些幫手,所以極需製造一批機器人。華夏先親自造出兩台機器人,這又花費了一年時間。
由於條件限製,華夏現在隻能製造簡單的工業型機器人,這些機器人采用簡單的機械結構,腦袋則就地取材,那些閑置的頭盔總算有了用武之地,不過缺少靈魂的頭盔也隻不過是一個擁有高速計算能力的計算機而已,頂著這些高級的死腦袋的機器人必須要在華夏的控製之下才能幹活。
第一台機器人有一個大鐵錘,是一個高超的鈑金工。第二個機器人有一把大鉗子,是個電焊工。這兩個機器人都頂著那個大頭盔,除了手臂上的工具,幾乎沒什麼區別,而且長得很粗暴,一副三大五粗的蠻橫樣子,不過他們幹起活來倒很仔細,大有魯智深秀花的風範,這都依賴頭盔裏的電腦和華夏的精細控製。接下來這兩個機器人將展開親密合作,在這艘飛船殘骸上發動一場工業革命。
為了控製方便,華夏又製造了一些通訊器安裝在自己和機器人的頭盔腦袋裏,這樣華夏就可以通過無線電波向工人們發號施令了。
機器人是不知道疲倦的,在華夏的控製下,雷神一號和閃電一號開始沒日沒夜地幹活,半後,另外十個機器人被製造了出來。華夏把這十二個機器人分成十二個工種,進行飛船的建造。
考慮到資源的總量和製造工藝的方便,華夏把第一艘飛船設計成長90米,寬35米,樣子參考了地球海洋裏的巡洋艦,不過華夏在這種艦形上做了簡化,把不必要的細節統統去除了,盡量做得理想化一點。太空裏反正沒有空氣阻力,什麼形狀無所謂,現在的關鍵是實用,當效果圖出來後,華夏對自己的設計還是比較滿意的。
前路遙遠,宇宙神秘莫測、危機四伏,華夏在蟲形人的資料裏已經深有體會,所以這艘要進行恒星際長途航行的飛船必須武裝到牙齒。
關於武器係統,華夏在參考蝦形飛艇武器布置的基礎上增加了武器的數量和當量。整首飛船的武器分布大致分成四個部分:船首、船尾,船背和船腹,這樣的武力布置基本上可以不用轉向或掉頭就能實現全方位攻擊,具體如下:
船首:大、中、小型激光炮各一台;核彈發射架一個,不同當量的核彈都可以通過這個發射架發射;高速機關炮一台,這是動能武器,有點像大號的機關槍,主要用於近距離格鬥。
船尾:中、小型激光炮各一台;核彈發射架和機關炮各一台。
船背和船腹:小型激光炮各一台;機關炮各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