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敵艦長大了(1 / 2)

華夏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也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設備,所以華夏把天文望遠鏡關閉重啟,再次觀察,可是結果完全一樣。自己沒有看走眼,設備也沒有出錯,這一切都不是海市蜃樓——一周時間,那個斑點群足足增大了一倍。

目測增大一倍是什麼概念?華夏考慮片刻,得出三個結論:要麼是目標移動的速度增大了不知道多少倍;要麼是目標的大小增大了一倍;還有一種情況是兩個要素都有增加,隻不過每個要素增大的幅度要折中一下。

這是很嚴肅的三個問題,任何一個要素的變化都意味著華夏一開始對陌生者艦隊實力的低估,而在戰爭中低估敵方的實力是很忌諱的,這很可能導致己方的迅速敗滅。

對於陌生者艦隊如此大的變化,華夏不敢怠慢,立刻指令回歸19號與回歸18號對目標展開秒差距法測試。測試結果顯示,敵艦距離沒有超出合理的範圍,這樣的結果讓華夏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難道真的是目標艦隊增大了?

得出這個結論後,華夏把注意力集中到陌生者艦隊的分布上來,因為有一種現象也會導致整個艦隊體積增加,那就是飛船之間拉開了距離。華夏倒很希望就是這種情況導致的誤會,然而分析結果卻是令人沮喪的。

華夏撇開圖形放大軟件不用,而才用三維坐標模型來分析光斑的間距變化,因為這種分析更精確。

華夏調出了150年來每一周的觀測樣本,然後對圖片進行坐標數字化,再把這些數組和標準坐標數字模型進行重合度校驗,最後得出的結果是:光斑點距並非完全固定,但是誤差沒有一次是超過5%的,也就是說,分析結果把間距拉大這一條直接哢嚓掉了。

整個艦隊的截麵增大了一倍,而單艘飛船的間距維持不變,這樣的情況說明了什麼?華夏覺得,出現這種情況也有兩種方式:一、飛船本體增大了;二、飛船開啟了防護罩或者防護罩體積增大了;

兩害相勸取其輕,二必選一的話,華夏寧願是後者,因為可以增大飛船本體體積的技術實在太離譜了,一想到自己將要和擁有這樣離譜的技術的文明戰鬥,說實話,華夏心裏真的有點發毛——要麵對一個即是侏儒又是巨人的對手,心裏能平靜嗎?

那些光斑發出的光是很微弱,望遠鏡是在紅外線模式下才觀察的到,要是用可見光模式,幾乎感覺不到。華夏判斷,陌生者飛船一定沒有開啟什麼能量護罩,否者不可能這麼暗,而那一點點微弱的光亮應該是飛船推進器噴出的等離子尾跡。

一切佐證,都朝著華夏最不想看到的結果歸攏——陌生者艦隊的飛船本體的確增大了。

得出這樣的結果,華夏想了很多,華夏在做著各種方案的權衡:自己是不是要跑呢?距離敵艦到達還有150年時間,經過動力改造的回歸號雖然額定速率增加了50%,但是和陌生者艦隊相比還是慢了2000公裏每秒。

這個速度差注定華夏是跑得了一時,跑不了一世的。隻要陌生者緊追不放,過不了幾百年,對方就會趕上自己,而幾百年對於陌生者數百萬年的壽命來說算不了什麼。打個比方,如果把陌生者的壽命等比例縮短到我們人類的壽命的話,那麼幾百年隻相當於我們一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