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敵艦長大了(2 / 2)

而逃跑的話還有一個致命的問題,華夏在孤島星係裏的優勢將完全喪失。資源將變得非常有限,並且數量優勢也將失去,因為運輸船帶不走所有家當。在這種情況下,要是被敵方逮到,那是必死無疑的。

當然,華夏也可以選擇主動投降,隻要現在發出投降的訊息,說不定陌生者艦隊就能收到。但是華夏不會這樣做,這是氣節問題——這一次,就算要麵對的是十八層地獄下麵的魔王,華夏也決定跟它玩一次命。

華夏把內心的不平靜壓製下去,強迫自己把心思集中到發展技術上來。華夏要化壓力為動力,要加倍努力增加自己的實力。

華夏把武備生產情況重新捋了一遍,決定把重點放在巨型機器人金剛上,其它型號則保持原定的生產進度就可以了。

華夏認為,就戰力而言,金剛大致是普通戰鬥型機器人的20倍,這個戰力比華夏覺得還遠遠不夠,華夏打算進一步提升金剛的戰力。

如何提升?材料無法提升,武器無法提升,那就提升防禦力吧。對於金剛,華夏原先是不打算配置防護罩的,但是麵對如此強敵,華夏改變主意了,所有金剛一律安裝等離子防護罩。

這樣的改裝是很劃算的,因為經過150年的改進與實踐,防護罩技術現在已經非常成熟,華夏原先沒有如此打算,或許也有擔心防護罩技術不成熟的因素。

首批金剛裝上防護罩後,華夏又安排了一次小小的“比武”,結果在20萬公裏的作戰半徑上,100個初級戰鬥型機器人不到一刻鍾就被金剛掃蕩一空。華夏繼續考研金剛,這一次安排了100個高端戰鬥型機器人,結果雙方實力相當,最後人數多的險勝,不過僅兩人幸存。

金剛的高機動性、對實況的適應性、高防禦性、火力的強大,華夏看在眼裏,對原型機器人1:100的戰力更讓華夏計上心頭:我何不設計一個金剛係列呢?金剛的第二形態是高速飛艇,能不能有第三形態、第四形態呢?

答案是否定的。通過初步設計,華夏立刻否定了這一方案。

華夏認識到同一機械體利用組成模塊化實現多形態變化似乎有個極限,如果要突破這個極限,必須把機械體的組成模塊細小化,也就是把機械體分成更小的組裝單元。這樣做有個缺點,機械體的強度會隨之下降。試想,原先一隻手臂是3截的,現在為了變形成其它東東,把一條手臂分解成6截,而要多變,6截就遠遠不夠了,有時候可能要分解成18截。

這其實是一個機械複雜度的問題,允許變形的形狀越多,組成模塊就越要細小化。試想,如果你能把機械體的組成模塊設計小到毫米級別,那麼這個機械體將可以變形成任何形狀,甚至變成一個大姑娘也可以。不過這樣的機械體的強度可想而知,被人打中一槍,可能就散架了,除非你能想出用其它力來連接每個單元,反正用機械連接肯定是不行了。很顯然,華夏現在還不具備用其它力來連接機械單元的技術。

以降低牢固度而增加形態種類,這顯然是得不償失的,不過華夏很快想到了一個變相的解決辦法。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