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漸長,年輪疊加,記憶也會在時間的目光裏慢慢沉淪。
越是平凡的東西,對人生就越珍貴。
因為它的平凡,所以我們會漠視,所以最容易失去。往往回首時,才會驚覺,原來有許許多多讓人流淚的記憶,我們都沒有好好記住,為它慶生,為它微笑。
不是痛心疾首就能形容遺忘的傷痛,因為不是失去,而是曾經擁有,隻是從沒在意,所以被時間的塵埃湮滅了。
郭子濤沒有想過他的記憶會如此細膩,一點一滴都不願放過,仿佛唯有將每一點記憶拾起,他的魂魄才會越來越強大,才能衝破身外的白光,才能回歸。
記憶有美好的一麵,同樣有醜陋、惡心和歪曲的一麵,才算比較完整。
因為姑媽比較多,所以郭子濤家裏常年都有冰糖。當然不是為了買給他吃的,而是姑媽們孝敬他爺爺和奶奶的。不過這卻成為他專有的福利,所以從小就糖不離口。
結果從四歲開始,他的牙就開始痛了。記得五歲那年,牙齒痛得實在是受不住,痛得哭了一個上午,家裏的大人都出去了,沒人在家。
沒辦法,隻得跑回家裏翻櫃倒箱,終於找到一把鐵鉗和一把鐵錘。拿起鐵錘就往嘴裏敲,可惜鐵錘太大了,而且還是裏麵的大牙在痛,隻得丟了鐵錘。拿起鐵鉗再次往嘴裏伸,牙沒有鉗到,倒是弄得滿口鮮血。
奶奶回家後,看到這情況,嚇得一大跳。連忙幫他將平時所用的牙痛藥放到牙齒裏,結果還是沒用,斷斷續續痛了一個晚上。
第二天一早,奶奶就跑到田裏去捉青蛙。
到了下午的時候,端來一碗清水,放在椅子上。然後拿出一隻青蛙,切下二支長腿,將腿上的皮去掉,上麵加了一點香油,用火烤了一段時間,聞到香氣後,才將它采了出來。
他依言坐下後,鄰居的紅慶嬸嬸就拿起微烤了的青蛙腿,伸進他的嘴裏,一隻牙齒一隻牙齒慢慢地放一會,大概放了三隻牙齒後,就將青蛙腿伸到清水碗裏泡一會。然後再次放入他的口中,這樣反反複複了一個多鍾,才完成整個過程。
郭子濤當時隻聽到圍觀的人不斷地說,嘩,真有牙蟲啊,還這麼多。
於是他便伸頭過去一看,媽媽啊,嚇得他一大跳,隻見碗裏飄遊著十多條非常幼小的白色的小蟲,這時還活生生的。
這件事雖然不會讓他驚魂,但卻記得非常深刻,其實牙痛是每個小孩子曾經的夢魘。肚痛可能也是,不過可能是他們那一代人的專利。
現在的小孩子比較講究衛生,應刻很少了。
但是他們當時不同,孩子們基本上不太講究衛生的,肚痛是常有的事。
肚痛雖然常有,但通常是痛一下就不痛了,所以有時小孩都不會告訴父母的。
郭子濤記得那時也是一次肚痛,隻是痛了一下就過去了,不久之後就發覺喉嚨有點癢,象有什麼東西要占出來一樣,於是便伸手去抓。
果然一抓就抓到一條東西,於是便將它拉了出來,靜眼一看,這次不是叫媽媽,而是叫奶奶了,一條青色的軟體蟲正在他手裏蠕動著,厚度約五毫米,長度卻有二十公分左右,著實嚇人,現在想來也非常惡心。
牙蟲對於它來說,就是小意思。
當天他就吃了兒童殺蟲藥,結果第二天,拉了一肚這樣的蟲出來。
從嘴裏拉出軟蟲來,他記得至少有三次。
這種惡心的記憶,相對現在的小孩子來說,真是無比的幸運了,因為他們沒有見過。如果你有過這樣的記憶,那你會非常感謝現在的社會環境,和人們對衛生的看重。
不過,相對於那時的小孩子,這些東西隻能讓他們一時吃驚,甚至害怕都沒有,更談不上恐懼了。
郭子濤記得他的第一次害怕,也是五六歲剛剛懂事,有著豐富想象力的時候。
南方的天氣比較暖和,廣東沿海地區更是這樣,夏天的時候甚至非常悶熱,所以晚上的人們經常不會傍晚就休息的。一天勞作之後,人們會集中在某一處談天說地,更多說的是附近村鎮裏發生的雜事。
郭子濤家的旁邊就有一塊空地,也是周圍幾家人喜歡集中的地方。所以晚飯後,將家裏的家務打理完畢,幾家人就會彙聚一起,坐在月光下,開始了聊天。
隔離屋的秀清嬸娘是比較喜歡講鬼故事的,隻要她一上場,每晚都會講一些。
這一天郭子濤剛好在場,他就靠在奶奶的身邊,而秀清嬸娘也在場。幾家大人就開始了東南西北的聊天,吱吱喳喳說個不停,郭子濤那時還小,根本就聽不明白她們在說些什麼,但是這麼多人在場,所以他一樣興致勃勃,一點都不困。
不過當秀清嬸娘說到隔離村今天有人死了,他就開始心驚膽戰了。
接著又聽到死者是被埋到村後的小樹林裏,而埋葬的時候,又挖出了一個裝骨頭的缸,缸裏的骨頭都不知多少年了。聽著聽著,他感覺身後涼風陣陣的,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