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價值觀:為孩子指明正確的方向(4)(1 / 3)

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一個人的競爭實力主要來自其自身優勢,如:年齡、體力、學曆、技能、專業、特長,等等。一個沒有社會認可的學曆的人,往往隻能參與體力勞動或簡單腦力勞動的工作競爭,而這類工作更看重的是求職者的年齡、體力、體質。隨著年齡增大,失去這些優勢以後,工作的競爭力會迅速下降,昔日年輕力壯的強者,會變成年老體衰的弱者。

3要讓孩子知道,社會真正需要的是有知識的人

當今的社會是處在一個知識激增的時代,知識更新速度極快。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不斷地更新知識,否則將麵臨被淘汰出局的結果。學習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是終身的過程。青少年時期隻是人生學習曆程中最基本的初級階段,今後學習的路還很長。

11我喜歡穿裙子

——有異性崇拜的心理

當初,君君的母親懷君君的時候,由於家裏幾代人都是男性,因此父母希望君君是個女孩子,但事與願違。君君出生後,父母一直把君君當做女孩子來養,再加上君君本來就長得很秀氣,因此無論是親戚還是鄰居見到君君也總是會“誇”上兩句,君君真秀氣,像小姑娘一樣。

小時候還無所謂,可是長大上中學以後,問題就出現了。君君總是把自己當成女孩子。初中的體育課和小學不同,男生女生要分開,結果問題出現了,君君總是跑去和女生一起上課。為此,老師找過君君談了很多次,可君君說自己就是女生,自己討厭和男生在一起。

老師沒有辦法,找到了君君的父母。君君的父母也開使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想辦法幫助君君校正這種錯位的性別認定。可是君君私下裏還是偷偷地塗口紅,染指甲。

而且君君越發文靜、羞羞答答的作風也沒有改變,而且在同學的譏諷嘲笑下,君君變得更膽小、退縮、更“文靜”了。君君的父母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青少年生理上屬於一種性別,而心理上卻是另一種性別,他們時刻夢想成為異性中的一員,以另一種性別的身份生活,這種現象被稱為“性別倒錯”,屬於性變態的一種。它的產生與遺傳、環境以及父母對青少年的撫養方式有很大的關係。這些青少年大多從小就有當異性的感覺,在行為上容易模仿異性。他們常會愛上同性,對感情非常地投入,一旦愛上一個人,非常專一,如果受挫會痛苦不堪。而且這種情況與同性戀不同,同性戀對自身性別不反感,而“性別倒錯”卻十分厭惡自己的生殖器官,有的甚至自殘。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性別倒錯”一旦形成很難改變。

“性別倒錯”這種變態心理的成因中,父母對孩子撫養方式、性別教育起著決定作用,造成孩子這種不良心理現象的原因是孩子從小生活在男性化或女性化過強的環境中,女孩受到男性剛強、豪放的風格影響,而男孩則可能受到女性溫柔、細膩、漂亮等特質的影響,從而出現崇拜異性、模仿異性的現象,並且這種心理不會隨著男孩女孩的性征發育而改變,於是就出現了性別倒錯的現象。

身為一種性別,又想以另一種性別的身份生活,確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這種痛苦如果無法排解,可來尋求心理谘詢的幫助,讓他們逐步從認知、行為、感受上接受自己,改變自己。這是一種心理上的變異,這樣的青少年最害怕的就是社會討厭他們、歧視他們,虐待他們,在精神上得不到安慰,而且如果不及時改正,這會影響到日後正常的社會交往、戀愛、婚姻、家庭生活等。所以在孩子的教養中,角色定位不可忽略,是男孩的就要教養出陽剛氣魄,是女孩的就要調教出溫柔性格,決不能依著自己的心願或任由環境因素影響,使孩子性身份錯位。

隨著社會越發的中性化,青少年“性別倒錯”的現象相較過去而言有所加重。雖然從整體上講,這種現象還是個別的現象,但是其嚴重性不能不引起家長們的重視。所以父母應該:

1擺正心態

父母要擺正自己對孩子性別的心態,不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不按性別盲目的打扮、引導孩子,以免孩子對自己的性別出現錯判的現象。

2對孩子表示理解

父母在發現孩子出現性別倒錯的情況後,要對孩子表示理解。多數孩子並沒意識到動作、語言有性別差異,如果盲目地加以指責,會傷及孩子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