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吹響抗通脹集結號(1 / 1)

封麵文章

作者:肖萍

從負利率角度來看,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漲5.5%,漲幅創34個月新高,高出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2.25% ;隨著6月份CPI大幅上升,實際負利率則更大,7月份加息比較確定。

不過,較之於2004年和2008年最大的-3.3%和-4.3%的負利率,當前負利率還是可以接受的,加上歐美加息概率較低、人民幣仍在升值,我們認為下半年加息一次比較確定,如果出現惡劣天氣等不可控的因素或其他因素導致物價沒像預測那樣能逐步的回到5%以下,則最多可能再加息一次。

但從貨幣供給和CPI的關係看,今年的通脹壓力可能還要大於07、08年,因為今年既麵臨去年超泛濫的放貸、同時又有豬肉漲價的威脅,所以當前政府緊縮政策仍絲毫不放鬆,防通脹仍是首位,除非世界經濟或國內經濟出現新狀況。

那麼,在通脹高企、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地緣政治不穩定等眾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下半年,我們是“歸於沉寂”還是實現“驚險一躍”?

《金融理財》認為,作為中流砥柱的藍籌股走向決定著市場的走向,A股市場每一次大的行情發動,藍籌股總是率先啟動。目前,正處於低估值階段藍籌股業績穩定,且高於平均水平,不乏驚喜之處,能否成為大行情的催化劑,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近日,很多券商紛紛預計,下半年A股行情將呈先抑後揚特征,而經濟軟著陸、通脹下行和政策放鬆是下半年市場完成熊牛轉變的先決條件,這三大見底信號可能在8月後相繼出現。屆時,股市或將迎來“熊牛轉換”,那麼,對於估值修複、政策性題材、行業成長以及漲價帶來波段機會則不容忽視。

與股市關係極為密切的基金,不作為和無起色,在上半年可以說令人深惡痛絕,尤其股票型基金虧損嚴重,讓很多基民喪失信心。不過,這已成為過去,展望下半年,A股市場或將逐步震蕩築底並現實反彈,果真如此,或許現在正是投資偏股基金的好時機。

同時作為“三大投資高地”之一的樓市而言,在高壓甚至再度施壓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之下,“去投資化”已經成為商業住宅未來發展的趨勢。盡管當前為繞開政策,市場給出諸多購房“歪招”,但作為投資者不能不防其中的風險,或許,商業地產、高端房產或海外房產將是不錯的選擇。

藝術品呢?隨著拍賣市場上“億浪”高過“億浪”的聲音,中國迎來藝術品投資與收藏的春天,很多投資者也躍躍欲試,但是對於這個新興的市場,中國的藏品市場亂象紛紜:除了贗品橫行之外,更不乏借拍賣之名行詐騙之實的行為。因此,我們建議投資者在藝術品收藏市場更要當心造富神話背後的陷阱,隻有保證本金安全才能“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此外,今年上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可謂呈現“井噴”行情,隨著數量的不斷增加,在多重因素下,收益率也節節攀升,這對於負利率時代的投資者來說可謂是“福音”。但事實證明,在上半年到期的7731款理財產品中,到期收益率跑贏5月份CPI的也隻有186款,虧者也高達-22.4%。可見,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也不能一味追高,做好資產配置量力而行才是王道。

而作為投資型險種,投連險、萬能險和分紅險保險兼具“保障”和“理財”功能,盡管萬能險結算有起色,但在從對抗CPI來說,依然乏力;而投在股市低迷的市場環境下,投連險表現可謂慘淡。我們認為,保險投資是一種長期的投資行為,投資者還應看長遠,從資產配置以及風險防範的角度來講,保險仍然擁有投資價值。

黃金、外彙、債券、另類投資等等,其它投資領域呢?

事實證明黃金作為資產保值的利器,在過去的一年多表現不俗,盡管此間遭遇價格調整,但穩站1500美元的黃金,中長期價格仍然看漲;對於外彙來說,美元下行風險不可避免,歐債危機下歐元也難有起色,那麼,澳元、加元等其它外幣或有不錯的機會;而債市的機會則取決於資金麵的波動,如果7月市場如期枯竭,也不排除是一個債市收益階段性見頂的交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