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念佛心法數隨止,燃燈峰連火雲崖
一真來到雲霧寺,見到雲霧寺主持釋覺義後,釋覺義便拉著一真的手一起進了會客廳,給一真泡好茶水,就和一真聊起天來。
釋覺義是個八十多歲的老頭了,但是卻長得紅光滿麵,精神爍爍的。釋覺義告訴一真,昨晚他做了個夢,夢見阿彌陀佛給他說,今晚會有一個四地菩薩要在你這借宿,你可要和他多多交流啊。
沒想到小兄弟如此年輕,自從上次你打這出發上了靈山後,還不到四個月吧?你在靈山上修行的也太快了吧?一真回答他說,都是機緣巧合,被我撞上了。
釋覺義仔細打量著一真,能感覺出一真身上氣定神閑的磁場,就問一真,可曾見到阿彌陀佛?一真明白老和尚是修淨土的,就對他說,極樂世界為彌陀主持,西方淨土一點真,彌陀含笑值千金。若能大肚容天下,心無分別見彌勒。
老和尚聞言,感覺一真話裏有話,就對一真講了三年前得一塵祖師點化念佛心法,如今總算有點成就了。
他告訴一真,祖師當年給他講的念佛心法,說念佛有口念默念心念和金剛念等,念佛時必須經過數隨止觀還淨天台六妙門法,心念法塵流出成法布施入流相,逐慚得止而成心戒入定身空心空發慧。
但現在的人念佛不得心法,僅止於口念默念,很少有心念達隨,入流得止入定者。
念佛者若經數隨止入定起觀身空心明時,所念佛號會出現一顆顆佛珠,並隨順化做一尊尊阿彌陀佛放出光明。這時才算念佛三昧正定正受。
老和尚告訴一真,他現在念佛入定後,眼前見到阿彌陀佛後再默念阿彌陀佛就會見到一顆顆佛珠出來,一閃一閃的。不過這閃閃的佛珠還比較小,有黃豆那麼大,有的黑有的白,還有紫色和紅色的。
老和尚對一真說,持五戒十善業是為攝心,攝心為淨,以此淨心修六度萬行是為功德。淨念相繼,便是如今功德。
若非一塵祖師點化,我這輩子恐怕別想往生淨土了。以前念了一輩子的佛,竟然都是錯用心。明日你上靈山,見到祖師後一定替我好好感謝祖師。
一真笑著答應著,然後又對老和尚說,我送師父六個不字,師父平日念佛時可以偶爾試試。
老和尚便問,是哪六個不字?
一真答到,不想不念不看不聽不聞不問。語默雙亡,能所兩忘。
老和尚聞言,一時不是太明白,就讓一真把這六個不字寫在紙上,日後念佛時慢慢體悟。見一真略有困意,就招呼一真到客房休息,自己再念一會佛了再睡。
第二天天剛麻麻亮,一真就起床了,到院內一看,地上還是濕的,也可能是昨晚下了幾點雨,也可能是這雲霧山的露水太重的緣故吧,總之,靈山別院就沒這這麼濕。
老和尚聽一真起來了,就出來對一真說,昨晚我念佛後試著做那六個不字,竟然感覺自己進入一種空洞的世界,感覺特別的輕鬆自在。
一真說,你就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一定會有突破的。然後老和尚從屋裏拿出兩盒青茶,讓一真帶上山交給祖師,囑咐一真一定要把感激的話帶給祖師。又囑咐一真,山上霧大,走路一定要小心點啊。看不見路時就歇歇腳等霧散了再走。
一真告別老和尚後就一個人一路向西北方向往靈山走去,果然沒走多遠,就見一團團的濃霧湧了過來,幾米之內都不能見人。
好在這條路經常有人走,隻要能看的見腳下,就不至於迷路。一真沿著山路走了大約一個小時,下到雲霧山景區穀底,看到對麵的燃燈峰和火雲崖風景非常美麗,燃燈峰山頂上三座陡峭的小山峰,就像三個蠟燭一樣佇立在靈山腳下。
連著靈山和燃燈峰的火雲崖一字斷壁,齊刷刷的插入深穀之中。之所以起名叫燃燈峰和火雲崖,是因為燃燈峰和火雲崖的岩石是由一層含鐵的紅色砂礫岩組成的。
峰頂露出一團火紅色,斷壁如同火燒成。壁立千仞,火燒赤壁火雲崖。斷壁的紅色在陽光的照射下常常輝映的一半雲海也成了火雲狀。
火雲崖的半壁上是層層的白雲如同雲海,就像天上的大地是雲做成的,既平整,又像是棉花一樣,走在上麵,即幹淨又綿軟。
、當風吹起的時候,又好像是天兵操練的戰場,時不時有一縷縷的飛雲在上麵急速穿過,除了沒有戰鼓呐喊的聲音外,戰場上萬馬奔騰,打鬥廝殺的場麵還是千奇百怪激烈萬分的。
靈山別院禪堂東邊的窗戶,就是臨著這深穀上的一片雲海的。從深穀下麵往上看,宛如仙山樓閣,瓊台瑤橋。
溝穀裏是時隱時現的雲霧,時而伸手不見五指,時而露出一片晴空。一真穿過穀底,往燃燈峰方向爬了一段,就在環山的一片平地上看到一池荷塘,這荷塘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分外妖嬈,直看的一真全神貫注,細細品味這荷塘美景的意境。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