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雲霧荷塘仙人境,叮鈴逍遙棲雲坳(2 / 2)

一真沒想到在這深山裏麵竟然還有她們姑侄倆這樣絕色的美人。恐怕在這一生之中,再也見不到比這姑侄二人更美的女子了吧。

鈴卿趕緊給一真介紹著,說這就是她姑姑,名字叫孟皎娥,年齡隻比她大兩歲,她這次下山就是要去找姑姑玩的。

一真就問,你們倆這麼年輕,怎麼不去上學?鈴卿答到,我倆高中畢業都沒考上大學,因此就在這山上種些果樹、藥材生活。一真問她種的什麼藥材,鈴卿答到,種的靈芝、天麻、西洋參和三七等。

孟皎娥催著鈴卿離開,於是鈴卿將長嘯還給一真說,“儒生哥,我們要走了,回頭一定來我家玩啊。”

一真答到,“好啊,有時間我一定去你家找你。”然後就依依不舍的看著兩位美女向穀底走去,一紅一白兩個曼妙的身影輕輕的消失在雲海的波濤之中。

雖然是短短的邂逅,一真對這位白衣女子卻是有了深深地印象,同時心裏對這兩位神奇的女子有了些許的疑惑。

東邊的陽光已經驅散了濃霧,漸漸地把雲霧都壓到了穀底,北邊傳來一陣陣的潮水聲,一眼望去,一條白練直掛在火雲崖紅色的斷壁之上,瀑布往下深深地插入雲海之中。

一真收拾好包裹重新上路,經過一段舒緩的草坡,就來到了燃燈峰下,向北望去,便是那赤色的火雲崖。

在火雲崖和燃燈峰的交界處,便是一條直掛雲天的瀑布。這條瀑布有兩米多寬,從火雲崖頂一直垂直落到穀底,大約有二三百米之高。

瀑布的水流量很大,遠遠就能聽見轟隆隆的流水聲,真有種直掛銀河落九天的感覺。這瀑布的水,有一部分在下墜過程中化成了水幕消散在空穀之中,這也可能就是這雲霧山漫山雲霧的源頭吧。

一真走在火雲崖的頂上,往下看著被陽光和火雲崖壁映紅的一半雲海。突然,幾隻白鷺長叫一聲,從雲海中破空而出,在雲海上麵一字向東飛去,一直飛進對麵雲霧山的叢林之中。

一真走完火雲崖,來到靈山腳下,看著通向靈山別院有些陡峭的山路,就一步一步的爬了上去。一路上奇峰怪石,層巒疊嶂。遠處是仙山飄渺,雲海波瀾;近處是古樹枯藤,荊棘雜草。

大約爬了一個多小時,就看見靈山別院的大門,門頭上靈山別院幾個金色大字,在陽光下閃著金光,讓一真有一種神聖的莊嚴的朝拜的感覺。

祖師見一真回來了,就和一真一起進了會客廳。一真把兩盒茶葉和宣紙交給祖師,就給祖師講了釋覺義感激祖師的話。

祖師笑著說,老和尚很不錯了,以前他可是個很固執的人,時間久了才慢慢發覺自己的路走的不對,三年前他和他的徒弟一起來山上找我,向我請教念佛往生淨土的事。我直接給他說你這樣念佛,淨土是去不了的。好在他已心生悔悟,竟耐心的聽我給他講了念佛的心法。我讓他把六妙門融合到念佛之中,沒想到他用了三年時間,總算是有所成就了。

祖師一邊說著,一邊把宣紙鋪開,擺好硯台,潤好毛筆,就喊著讓一真來寫上幾筆,想看看一真的書法到底如何。

一真因為才填好一首詞,心裏也正想把它寫出來呢,就沒推辭,拿起筆,在宣紙的右上角,工工整整的用宋體字豎著把《齊天樂》芙蓉賦的詞寫了出來。

祖師看完這首《齊天樂》,就知道一真描寫的是山下的荷塘,看這字體,工筆書法倒也無可挑剔。隻是這荷塘的意境描寫的確實絕美。

祖師很多年都沒有見到過這麼好的詩詞了,讀了一遍後,祖師就拿起毛筆,在宣紙上畫了起來。不一會,雲霧荷塘的美景就被祖師畫在了紙上。

淡淡的水墨畫卷,如同仙境一般,亭亭玉立的荷包,在薄霧之中飄搖。隻是這詞中的叮鈴卻無法在畫卷上表現出來,於是祖師又拿起一支朱砂筆,揮舞墨毫,在荷塘中勾畫出一位耳墜環佩的紅衣女子。

一真在旁邊看了大吃一驚,這女子的容貌竟然和鈴卿一模一樣。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