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讓孩子給媽媽端杯果汁(1 / 2)

感恩悟語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的特別關注;讓孩子學會善解人意,需要父母的精心教育。一個善解人意的孩子,才會懂得感恩。當孩子學會了善解人意,在與人交往中就會減少摩擦,消除怨恨,彼此加深了解,增進友誼。這對孩子的未來來說非常重要。

巧巧的媽媽是位自由撰稿人,這一段時間她都很忙,接送巧巧的工作都交給爸爸。爸爸對巧巧說:“最近不要去煩媽媽,媽媽很忙,很累。”

今天,巧巧的媽媽又坐在書桌前,寫了改,改了寫,顯然她的思緒有些亂,因為她的身邊全是一團團揉皺的紙球。是啊,沒有頭緒,出版社又崔著交稿,怎麼能不著急呢?

巧巧叫:“媽媽。”她沒有聽到。巧巧又叫:“媽媽”,她聽到了,卻沒有回頭。巧巧有些失望地繼續叫:“媽媽!”她回過頭,帶著怒氣的臉在看到女兒手中的果汁時愣住了。巧巧沒注意那麼多,看到媽媽回頭,她開心地說:“媽媽歇一會兒,喝點果汁吧,可以提神呢。”

媽媽感動地把她攬在懷裏,巧巧仿佛自言自語地說:“真希望我能幫媽媽工作,那樣的話,媽媽就不用那麼辛苦了。”

爸爸看著她們笑了。

延伸閱讀

讓孩子學會善解人意

我們知道,善解人意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素質,這種心理素質在協調社會人際關係和家庭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孩子在1一3歲的時候已經初步具備了認識周圍事物的能力,其意識和行為的控製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大為提高,並且在大人的影響和教育下開始學說話,這個時候正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能否抓住小孩這一年齡特性,有意識地培養其善解人意的性格尤為重要。

教孩子學會善解人意,要從平凡的小事著手。

玲玲和媽媽的感情非常好,她每天都會纏著媽媽,想讓媽媽一直陪著她。但是,媽媽要上班,不能一直陪她。所以每次媽媽上班的時候玲玲都要哭鬧一番。隻要玲玲看到媽媽拎起書包,玲玲就會又哭又鬧,抱著媽媽的腿不讓媽媽走。

這天,媽媽上班快要遲到了,她有意躲著玲玲,想趁玲玲不注意的時候走出家門。誰知道,她剛想出去就被玲玲發現了。看到媽媽又要去上班,玲玲哭喊著:“不讓媽媽走!不讓媽媽走!”為了能夠順利走出家門,媽媽拿起一個漂亮的洋娃娃遞到玲玲手裏,對她說:“媽媽出去一會兒就回來了,你先喂飽這個娃娃好不好?她還沒吃飯呢!”玲玲根本就聽不進去,一個勁兒地嚷嚷:“不!不!我不要媽媽走!”她奪過洋娃娃,將洋娃娃摔在了地上,還踩了兩腳。“再不讓媽媽走,媽媽就要遲到了,快找奶奶玩去。”趁奶奶過來抱玲玲的時候,媽媽趕緊出了門。

每天玲玲都會鬧上這麼一場,對於玲玲的這種行為現象,有關專家分析,孩子大都會出現一個特別依戀親人的階段,並表現得非常任性霸道。

孩子在一歲前由於缺乏“客體永久性”概念,會誤以為事物消失了就是不存在了,看到父母離開就以為再也見不到了,因此表現出非常焦慮。此外,受“自我中心”心理的影響,學齡前孩子往往傾向於從自己的需要和立場考慮問題,常體會不到他人的需要,往往表現得非常任性。其實,孩子的任性、不通情達理和家長的撫養方式也有很大的關係。過分嬌慣、遷就孩子,往往會強化幼兒的利己心理,從而難以形成理解他人、為他人著想的性格。

所有的父母都想有一個善解人意的孩子。其實,如果父母想要讓孩子善解人意,可以通過很多方法來培養孩子,以下是有關專家的建議:

讓孩子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活動,以此來培養孩子善解人意的品性。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某些不良想法或做法的時候,父母要及時引導孩子多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教孩子學會寬慰體貼別人,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體諒與幫助。能同情人的人是偉大的人,能寬慰別人的心是崇高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