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強化道德人格塑造,努力培養有品德的優秀軍校大學生(1 / 3)

強化道德人格塑造,努力培養有品德的優秀軍校大學生

高教研究

作者:索進興

[摘要]:針對社會轉型期消極因素對當代軍校大學生品德培養的負麵影響,必須按照近平同誌培育新“四有”軍人要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軍校政治理論教育,在引導軍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同時,突出“道德高尚、意誌頑強、人格健全”重點,強化軍校大學生的道德人格塑造,引導軍校大學生堅持學習與思考的統一,築牢科學的道德理論根基,自覺確立高尚的道德追求;堅持崇善和恥惡的統一,在真知篤行中煉就頑強意誌品質,造就慎微慎獨人格境界;堅持正確認識自我和超越自我的統一,自覺強化心理素質培養,構建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健康人格。

[關鍵詞]:軍校大學生 品德培養 道德人格塑造

麵對快速發展的社會轉型期,麵對當代軍校大學生成長成才中出現的道德人格缺陷和適應障礙,圍繞習近平同誌提出的培育“四有”軍人的使命任務,圍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等教育,轉化為軍校大學生的自覺追求重大德育課題,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強化軍校大學生的道德人格塑造既是本質要求,更是緊迫任務。在高校德育教學中,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引導軍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同時,要突出“道德高尚、意誌頑強、人格健全”的精神家園構建,強化軍校大學生的道德人格塑造,努力培養情趣高尚、品行端正的有品德新一代優秀軍校學員,對於促進軍校自身成長和全麵發展,促進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實踐價值和時代意義。

一、強化軍校大學生的道德人格塑造是社會轉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緊迫任務。

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的社會轉型期,一方麵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工作學習節奏明顯加快,優勝劣汰的威力日益凸顯。有力引導促進了大學生自強意識、創新意識、成才意識、創業意識等積極人格精神的塑造。另一方麵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的“急功近利、競爭失序、拜金主義、道德失範、貪汙腐敗”等消極現象和“淡化理想、拒絕崇高、告別主義、改變話語”錯誤思潮,也嚴重衝擊了大學生的健康道德人格塑造。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道德理想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鬥精神淡化等問題。強化軍校大學生的道德人格塑造、促進全麵發展成為社會轉型期高校德育工作的緊迫任務。

二、強化軍校大學生的道德人格塑造是社會轉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

蔡元培先生說:“教育是要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的器具。”“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教育的核心和本質就是教導做人的道理,彰顯人性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去除人性中的醜惡而不斷進步,做到最完善的地步並且保持不變。然而,受大環境的影響,在社會轉型時期,教育追求短期行為、急功近利,重智育輕德育,背離自身宗旨和規律的功利傾向日益嚴重。“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學習第一”等看起來很有道理在片麵觀點,幾乎成了全社會的共識,學校和家長都過分注重學習成績,忽略了孩子的個人成長,認為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成績好,一切都好;成績差,一切都差,把教育當成了單純的知識傳授。最終教育出的學生,一是分數不低,能力素質不高,成長發展片麵,二是心理素質欠佳,抗挫折能力弱;三是個人至上,集體意識弱,團結協作差;四是厭惡勞動,淡漠奉獻、崇尚享受。雖然時代在變,社會在發展,但教育的本質不應該被彎曲、被拋棄。越來越功利化的教育,是現實,更是需要改變的現實。這種教育行為既違背教育的公平原則,也背離了教育的人文精神,大學時期正是軍校學生成人成才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人格自我審視、自我塑造的關鍵階段,強化軍校大學生的道德人格塑造、促進全麵發展既是高等教育工作的本質要求,更是重要職責。

三、強化軍校大學生的道德人格塑造既是軍校大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更是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