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上,有人在看報紙。
“啊哈,喜大普奔,又有房地產老板跳樓了。”
“都是一些小房企老板。在房產行業都是大房企吃肉,小房企喝湯。連光寶集團這樣的大房產都倒閉,何況是這些喝湯的小房地產商?”
“現在銀行信貸收緊,而且還出台了限購令。中國房地產本來就是炒起來的泡沫,這下炒不了了,房企老板不跳樓才怪了。”
“這些小房企也是可憐啊,民間借貸利息那麼高,那邊房子賣不出去,這邊房子建不起來,資金轉不過來就逼得他們飲鳩止渴;高利貸那麼高的利息都敢借,不跳樓才怪了。”
聽著這些乘客七嘴八舌地談論房地產,蘇易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雖然是房地產商的兒子,可蘇易跟普通市民一樣憎恨這些房地產商。想想,一套房子賣到了三四萬、五六萬一平方,簡直是用人民幣貼滿一平方那樣子的概念啊。
網上有人算過了,單是買一套這樣的房子,農民要從唐朝開始湊錢,工人要從鴉片戰爭開始像機器一樣天天上班,小姐要備戰五千天還不能來例假,才可以買得到這麼一套房子。
人的壽命不過八十年,能工作的光景也就三四十年,怎麼能為了一套房子透支掉差不多三代人的奮鬥成果?
但後來在光寶集團倒閉潮中,蘇易或多或少從蘇千萬嘴裏了解到一些“內幕”,其實房地產商大部分是背黑鍋的。當然,你說房地產商沒有暴利,也是不可能的,但真正的罪魁禍首還不是他們。想想拿地的錢是多少就應該知道了點吧?
因為沒有辦離婚,光寶集團的倒閉還連累了趙雅蓉的趙氏集團。為了替蘇千萬償還巨額債務,趙氏集團隻好被別的競爭對手收購,趙雅蓉也從一個集團老總淪落成無業遊民。
別墅抵押給了中介,幾部小車也當二手車變賣掉了,一家四口從十裏桃源搬到了三環外,租起了房子住。
其實光寶集團的倒閉,蘇千萬是早有預料。
早有預料也沒辦法力挽狂瀾。為什麼?因為建一棟商品房的時間平均都要半年左右的時間,還不算出售時間。基本上資金一砸出去了,沒有一兩年是不可能收回來的。現在限購令一回來,這一兩年還得再延上三四年,甚至更長。
何況光寶集團建的不僅僅是一棟兩棟像小房企那樣小打小鬧的小動仗,而是一期、二期……像雨後春筍那樣一期接連一期地進行;甚至是幾個開發項目不同地方同時進行。說兵敗如山倒,還不足以形容光寶倒閉的速度了。
在預料之前,蘇千萬找過幾個有權勢的同學,包括趙亮的老爸趙向東,請求鼎力相助。隻可惜又碰上嚴打時期,有權勢的同學也愛莫能助。
“光寶集團是運氣不好,資金鏈剛好卡在了限購令出台以及銀行信貸收緊的時間點上,倒閉的是這個集團。至於蘇千萬,那是死不了的。”跟光寶集團一直是競爭對手的恒輝集團,老總沙博下定論道,“東山再起也就是未來兩三年的事情。”
如果限購令晚上幾個月,或者銀行信貸延遲那麼幾個月,光寶集團就沒有這個劫難,資金一緩過來,又是矯龍猛虎一隻。